[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汽车的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7747.9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9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翟永健;陈振华;蒋浩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慧诺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3/04 | 分类号: | F16F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王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汽车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的减震器,具体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杆,且第一缓冲杆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与底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孔洞,所述弹簧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弹簧对称分布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弹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杆与第二缓冲杆,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缓冲杆与第二缓冲杆的摆放位置相反,可以使第一缓冲杆与第二缓冲杆从两个方向受力,通过设置两个弹簧,可以使装置的减震性能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汽车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减震器的构造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使汽车在道路条件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km后停车,用手摸减震器外壳,如果不够热,说明减震器内部无阻力,减震器不工作,此时,可加入适当的润滑油,再进行试验,若外壳发热,则为减震器内部缺油,应加足油,否则,说明减震器失效,用力按下保险杠,然后松开,如果汽车有2~3次跳跃,则说明减震器工作良好,当汽车缓慢行驶而紧急制动时,若汽车振动比较剧烈,说明减震器有问题,拆下减震器将其直立,并把下端连接环夹于台钳上,用力拉压减振杆数次,此时应有稳定的阻力,往上拉的阻力应大于向下压时的阻力,如阻力不稳定或无阻力,可能是减震器内部缺油或阀门零件损坏,应进行修复或更换零件减震器在进行检查修复后应在专门试验台上进行工作性能试验,当阻力频率在100±1mm时,其伸张行程和压缩行程的阻力应符合规定,如解放CAl091伸张行程最大阻力为2156~2646N,压缩行程最大阻力为392~588N,东风车伸张行程最大阻力为2450~3038N,压缩行程最大阻力为490~686N,如果没有试验条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经验做法,即用一铁棒穿入减震器下端吊环内,用双脚踩住其两端,双手握住上吊环往复拉2~4次,当向上拉时阻力很大,向下压时不感到费力,而且拉伸的阻力与修理前相比有所恢复,无空程感,则表明减震器基本正常。
在实际使用时,市面上的大多数的减震器都仅仅是有弹簧与缓冲杆组成,无法更有效的减少震动,而且拆卸不方便,不方便维修与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汽车的减震器,通过设置两个缓冲杆配合使用,更有效的减少震动,通过第二缓冲杆将底板与顶板连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拆卸不方便,不方便维修与组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汽车的减震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杆,且第一缓冲杆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与底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孔洞;
所述弹簧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弹簧对称分布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弹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杆,所述第二缓冲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第二缓冲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由圆环与螺杆组成,所述圆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孔,且两个螺孔对称分布在圆环的外壁,所述螺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与圆环之间通过螺母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分别与底板和顶板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大小与孔洞基本保持一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杆的摆放位置与第二缓冲杆的摆放位置相反,且第二缓冲杆的两端分别从底板与顶板顶部的孔洞穿出,驱动板设置在底板的下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且螺杆可以从固定孔中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慧诺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慧诺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7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管路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