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09725.8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7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勇;张宝献;张周芊;滕世超;王猛;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40 | 分类号: | F22D1/40;F24H9/00;F23J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袁媛 |
地址: | 408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余热 回收 系统 | ||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连通锅炉,并回收锅炉上方产生的蒸汽冷凝水;
换热器,连通所述水箱;
用热系统,相对所述水箱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热量流向反向连通所述换热器;
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且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连通所述锅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蒸汽冷凝水管,所述蒸汽冷凝水管的流入端连通锅炉,所述蒸汽冷凝水管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
第一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泵;
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出端,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
第一用热管道,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用热系统,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出端;
第二用热管道,所述第二用热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用热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流量与所述第一用热管道的流量之比为1.2~4.2:0.8~2.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所述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一烟道余热回收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泵;
锅炉补水管道,所述锅炉补水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省煤器的流出端,所述锅炉补水管道的流出端连通锅炉的补水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二省煤器,间隔所述第一省煤器设于锅炉的烟道;
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所述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省煤器的流入端;所述第二烟道余热回收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泵;
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省煤器的流出端,所述回流管道的流出端连通所述水箱。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热系统为空调用热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97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踏板系统
- 下一篇:一种温度流量检测电路及其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