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2086.5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9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聪华;刘园园;沈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周伟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充电 结构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该接触式充电结构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和摆动极板。第一极板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第二极板用于与第二目标件连接。摆动极板的一侧端与第一极板铰接,即摆动极板相对于第一极板可以转动,摆动极板的另一侧端用于与第二极板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式充电结构,该摆动极板可以绕第一极板摆动,当第二极板与摆动极板充电对接时,摆动极板可以摆动以使得摆动极板与第二极板完全贴合,充电安全等级提高,适用于各类移动设备,应用前景广阔,解决了现有的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不能完全贴合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器人自动充电方式一般为接触式充电,主要通过充电桩上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设备上的充电铜极板接触以充电。其中,充电设备上的充电铜极板与设备内部的蓄电池相连通,当设备电量过低需要充电时,设备缓慢靠近充电桩并挤压充电桩上的充电铜极板,使得充电桩上的充电铜极板与设备上的充电铜极板紧密接触,随后开始执行充电流程,最终完成对蓄电池的充电。
但是上述的自动充电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当设备在进行自动充电时,往往是依靠导航设备对充电桩进行搜寻对位,由于导航设备存在一定的误差,往往会导致充电对接时,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不能完全的贴合,从而会导致铜极板之间的接触电阻过大,且充电的电流也较大,从而导致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之间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会产生一定压降,导致充电效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以解决现有的充电设备的充电铜极板与充电桩的充电铜极板难以完全贴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触式充电结构,用于实现第一目标件和第二目标件之间的接触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包括:
第一极板,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
第二极板,用于与第二目标件连接;以及
摆动极板,所述摆动极板的一侧端与所述第一极板铰接,所述摆动极板的另一侧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极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摆动极板的一侧端容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还包括:
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中部插设于所述摆动极板上,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槽壁上。
可选地,所述摆动极板包括:
第一连接部,容设于所述凹槽内;
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极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的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凹槽的槽壁抵接的斜面;以及
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极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极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还包括:
第一导磁件,嵌设于所述摆动极板内;
第二导磁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极板内,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磁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磁件为磁铁,所述第二导磁件为铁块;或者,所述第一导磁件为铁块,所述第二导磁件为磁铁。
可选地,所述摆动极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极板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接触式充电结构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2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容器加工用降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俯卧位病人的护理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