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机和扭矩联合控制的同步绕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7809.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0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先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奂新洋电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0 | 分类号: | H01B13/10;G01S17/08;G01B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电机 扭矩 联合 控制 同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双电机和扭矩联合控制的同步绕包设备,包括绕包盘、绕包电机、摆臂、中心轴、轴承座、放带电机、绕包模具和牵引装置,所述轴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绕包盘,所述摆臂安装在绕包盘上,所述中心轴穿过轴承座和绕包盘的中心,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绕包模具的正上方,用于牵引电缆向上移动,所述绕包电机驱动轴承座旋转,所述放带电机驱动中心轴旋转,还包括反射性激光测距仪器,所述反射性激光测距仪器设置于摆臂的外侧,且正对中心轴上绕包卷材。本实用新型绕包设备在绕包电机启动的同时,放带电机按照外部控制中心计算给定的速度指令和扭矩指令同时启动,并配合绕包电机同步精确调速,提供包带材料放出的动力和张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绕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双电机和扭矩联合控制的同步绕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航空器的发展,对航空用电线需求急剧增长。航空用电线安装于航空器上,由于高空运行,要求航空用电缆外径小、重量轻、耐高温、耐振动、耐油耐水高压试验、易安装。在这些类别的电线中,有一种采用在铜导体外绕包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酰亚胺(PI)或聚四氟乙烯和聚酰亚胺的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结构简单、重量轻的特点,而这类航空用电线,基本采用绕包工艺完成,因其结构及工艺要求,对绕包在导体外部的绝缘要求绕包均匀,绝缘材料在导体外部贴合紧密,对绕包设备的要求就是绕包节距均匀,绕包张力均匀,一般要求的张力范围为80-4000g,节距精度为0.02mm,包带转速为1000-1500转/分钟,不像射频同轴电缆要求优良的电信号传输特性,就要求有一种结构简单,绕包节距精度和张力稳定性能满足该类航空用电线的制造需求的设备。
在电线电缆设备行业中,用于此类航空电线的旧型绕包设备中,存在一个缺陷,即对于包带材料被拉伸的张力小于150g时,因旧型设备的包带材料本身无动力被动放出,当包带材料和安装包带材料的机构的转动惯量较大,产生的包带材料的拉伸力会大于被拉伸变形的张力;另外,二,包带材料的卷径变化无实时测量装置,导致张力输出装置无法准确提供相应的扭矩,包带材料受到的拉力(张力)不可能稳定,从而也因影响到包带节距的稳定性,绕包完成的产品无法满足航空电线产品的制造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双电机和扭矩联合控制的同步绕包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带材料被拉伸的张力不能满足小于150g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双电机和扭矩联合控制的同步绕包设备,包括绕包盘、绕包电机、摆臂、中心轴、轴承座、放带电机、绕包模具和牵引装置,所述轴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绕包盘,所述摆臂安装在绕包盘上,所述中心轴穿过轴承座和绕包盘的中心,电缆绕包卷材固定在中心轴上并牵引至摆臂,最后经绕包模具绕包在电缆芯线上,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绕包模具的正上方,用于牵引电缆向上移动,所述绕包电机驱动轴承座旋转,所述放带电机驱动中心轴旋转,还包括反射性激光测距仪器,所述反射性激光测距仪器设置于摆臂的外侧,且正对中心轴上绕包卷材。
进一步的,所述绕包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送带连接轴承座同步带轮,所述轴承座同步带轮固定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绕包电机通过轴承座同步带轮驱动轴承座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放带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送带连接中心轴同步带轮,所述中心轴同步带轮固定安装在中心轴上,所述放带电机通过中心轴同步带轮驱动中心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轮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牵引轮转动。
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机和扭矩联合控制的同步绕包设备通过绕包电机和放带电机速度调控,在绕包电机启动的同时,放带电机按照外部控制中心计算给定的速度指令和扭矩指令同时启动,并配合绕包电机同步精确调速,提供包带材料放出的动力和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奂新洋电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奂新洋电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7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缆绕包的双电机同步控制装置
- 下一篇:防摔液晶面板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