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握式”汽车辅助刹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9684.3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0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龙;蔡毅猛;梅景生;马华猛;王仕哲;赵东海;吕广瑞;李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28/14 | 分类号: | B60K28/14;B60T7/12;B60T7/06;B60K26/02;B62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握式 汽车 辅助 刹车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手握式”汽车辅助刹车控制系统,所述方向盘内嵌有采集手握力度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方向盘上配备最大握力设置旋钮,驾驶员在遇到危险时,紧握方向盘触发压力阈值,辅助刹车控制系统启动。另外,系统触发阈值的大小可以通过旋钮设定,设定范围为50N至500N。所述当握力达到或超过设置的握力即系统触发阈值,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压力信号至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输出制动信号至ABS制动系统,汽车发生制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车辆遇到危险,误将油门踏板当成刹车踏板快速踩油门踏板时,或者来不及踩刹车踏板时,能够通过紧握方向盘进行紧急制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刹车控制领域,设计一种汽车辅助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有汽车,所以汽车的安全问题开始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许多驾驶技术不成熟的年轻人或者初学驾驶的人员,极其容易因为没有及时踩住刹车装置而造成安全事故。而且还会由于紧张,出现问题后会误将油门当成刹车踩踏的情况。现市面上的驾驶辅助刹车系统成本高,普遍应用在高档车上,且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仍旧容易发生交通安全问题。
通过对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简单、安全且高效的刹车辅助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刹车辅助系统,汽车设有刹车踏板、油门踏板和方向盘,所述刹车踏板连接助力器,所述助力器连接制动主缸,所述制动主缸连接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输出制动信号至ABS 制动系统,所述油门踏板连接有感应踏板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至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ECU输出驱动信号至用于驱动节气门的电动机,所述方向盘内嵌具有采集手握力度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方向盘上具备最大握力设置旋钮,用来设置系统触发阈值,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压力信号至PLC控制器,所述握力大于或等于设置的系统触发阈值时,所述PLC控制器输出制动信号至ABS制动系统。
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至PLC控制器,所述握力达到或超过系统触发阈值时,所述PLC控制器输出停止加速的信号至ECU,所述ECU切断发动机燃油供给。
所述汽车点火使用前可通过方向盘内嵌压力传感器设置压力设定值,通过方向盘上的最大握力设置旋钮设置系统触发阈值,根据电子握力计测得的多组数据和结合相关文献得出,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情况下的握力为40N左右,在紧急情况下的握力为 120N左右,因此将系统的默认触发阈值设为120N。即,当驾驶员握住方向盘的握力大于或等于120N时,辅助刹车控制系统启动。另外,系统触发阈值的大小可以通过旋钮调节设定,设定范围为50N至500N。
当汽车为点火状态,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感应到即将发生危险,可将手紧握方向盘,当等于或超过系统触发阈值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信号传到PLC控制器中,PLC控制器向ABS制动系统发出紧急制动信号,由ABS制动系统执行制动动作,直至驾驶员松开方向盘时,PLC控制器停止发出制动信号。
当汽车为点火状态,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操作失误误将油门踏板当做刹车踏板猛踩,可将手紧握方向盘,当等于或超过系统触发阈值时,信号传到PLC控制器中,PLC控制器向汽车ECU输出停止加速的信号,由ECU执行不加速操作,直至驾驶员松开方向盘时,PLC控制器停止发出不加速信号。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不更改刹车和油门的现有位置,当汽车遇到危险,误将油门踏板当成刹车踏板快速踩油门踏板时,或者来不及踩刹车踏板时,能够通过紧握方向盘进行紧急制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发生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附图进行简要说明:
图1为整套汽车刹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96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