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的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9621.2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43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敏;王鹏;戴伟彬;陈光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悦尔声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43 | 代理人: | 王松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双边 触摸 交错 滑动 音量 调节 方法 耳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的耳机,属于耳机音量调节技术领域。所述的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基于耳机手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触摸按键阵列、和右侧触摸按键阵列,以及左右触摸按键阵列与滑动触摸IC连接。所采用的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符合人体工学特点,与传统机械滚轮操作相同的方法,操作时体验感强;二是音量调节控制区域大,在设备两侧合适的位置,都可以设计成音量调节区域,不需要去摸索寻找,单手抓过来就可以直接调节;三是音量调节逻辑是一边向上,另一边向下,才认为操作有效,降低了误操作的机会;四是拇指与食指配合的模式,很容易固定设备,不会摆动,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音量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的耳机。
背景技术
现行耳机等个人电子设备的音量调节,多为“+”,“-”按键模式,或单边触摸滑动模式。这些音量调节模式技术实现较为成熟,操作简单,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品种。
上述几种音量调节的模式,虽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但也存一些缺点。一是音量控制的功能区较小,需要用户用手去摸索,或者是需要摘下来边看边操作,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二是这些音量调节模式,调节音量时单手很难固定,有时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完成。三是容易误操作。因为音量按键功能区较小,在操作其他按键时很容易误操作到音量按键。四是近年无线TWS耳机的逐渐兴起,TWS耳机体积小,功能多,缺少放置较多按键的空间,功能上一般会取消耳机调节音量功能。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的耳机,旨在解决耳机音量调节所遇到的问题,采用了模拟传统机械滚轮音量调节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耳机柄的面积,即采用拇指与食指配合,两指在设备双边两侧交错上下触摸滑动的组合方式,实现音量的增大或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边触摸交错滑动音量调节方法,基于耳机手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触摸按键阵列、和右侧触摸按键阵列,以及左右触摸按键阵列与滑动触摸IC连接,具体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滑动触摸IC扫描耳机左侧触摸按键阵列和右侧触摸按键阵列,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若没有检测到按键阵列按下,继续检测;若有检测到按键阵列按下,进入步骤S2;
S2:判断左侧和右侧触摸按键阵列的按压是否发生交错滑动(所述交错为左侧、右侧滑动方向相反);若没有发生交错滑动,继续重新进行判断;若发生交错滑动,进入步骤S3;
S3:通过左侧触摸按键阵列的按压滑动与右侧触摸按键阵列的按压滑动进行比对,确认电压输出值;
S4:通过S3中电压输出值的累加积累,相应调节DAC输出音量,完成双边触摸交错滑动调节音量。
其中,步骤S1中所述的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所述左右触摸按键阵列与其所接触的滑动触摸IC的接地间构成一个感应电容CS,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容CS的感应电容值是固定不变;当有手指按下按键时,按压手指与大地形成感应电容CT;
(2)感应电容CT与感应电容CS构成并联关系,按键按下时电容值会变大,其充放电时间亦会变长;触摸按键IC通过检测这个充放电时间的变化,即可判断是否有触摸按键按下的事件发生。
其中,步骤S2中所述的交错滑动,为左右两侧均发生触摸滑动,并且左右两侧的滑动为反方向的交错滑动。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拇指向上触摸滑动,同时食指向下触摸滑动,定义为音量“+”的方向;拇指向下触摸滑动,同时食指向上触摸滑动的示意图,定义此种操作方法为音量“-”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悦尔声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悦尔声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9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