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98330.X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8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科;颜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B60K11/02;B60L58/26;B60L58/27;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6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罗纯静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该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第三冷却液流路、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四冷却液流路、换热器以及第一三通阀;第一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电机,第二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电池包,换热器同时设置在空调系统和第三冷却液流路上;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第二水泵的入口连通,且通过第四冷却液流路与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入口连通,第二水泵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的A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B口与车载充电器的入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C口与第二冷却液流路的入口连通,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出口、车载充电器的出口以及第二冷却液流路的出口均能够与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使用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在不同的使用工况下需要对多个电气件进行不同的热管理,例如,在车辆处于充电状态时,车载充电器、电池包等部件的温度会升高,冷却液需要对车载充电器和电池包进行冷却;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电机、电池包等部件会产生热量,冷却液需要对电机、电池包进行冷却,以防止其温度过高而损坏。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车载充电器串联在一条冷却液流路上,在车辆处于充电状态时,车载充电器有冷却需求,而电机没有冷却需求;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电机有冷却需求,而车载充电器没有冷却需求,但无论是在车辆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正常行驶状态,电机和车载充电器均会被同时冷却,从而导致热管理系统能量利用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使用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车辆,以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第三冷却液流路、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四冷却液流路、换热器以及第一三通阀;
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电机,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电池包,所述换热器同时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和第三冷却液流路上;
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第二水泵的入口连通,且通过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A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B口与车载充电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出口、所述车载充电器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出口均能够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上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上还设置有DC-DC变换器。
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入口连通,且通过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B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出口和所述车载充电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C口连通,且选择性地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四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
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五冷却液流路和四通阀,所述第五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四通阀的A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路的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液流路的出口以及所述车载充电器的出口均与所述四通阀的B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五冷却液流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五冷却液流路的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D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暖风芯体和第三水泵,所述暖风芯体和第三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五冷却液流路上。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为PTC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83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版辊加工用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见光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