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退火炉炉腔增湿的露点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7657.9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8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新冶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1/00;C21D9/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99 上海市宝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退火炉 炉腔增湿 露点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退火炉炉腔增湿的露点控制装置。一种用于退火炉炉腔增湿的露点控制装置,包括退火炉(1),退火炉(1)的炉腔内设有露点传感器(11),退火炉(1)上设有增湿气进口,其特征是:还包括水箱(2)和控制器(6),水箱(2)内设有加热器(21)和雾化器(22),水箱(2)的一侧设有液位计(23),水箱(2)的另一侧设有水温传感器(24)和气压传感器(25),水箱(2)上分别设有贯通内腔的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泄压口、进气口和输气口;主进水管(31)的进水端连接纯水源;主输气管(37)的进气端连接氮气源。本实用新型控制精度高,提高带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退火炉炉腔增湿的露点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板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可以大批量生产出高强度、高表面质量的钢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冷轧已大部分采用连续退火工艺,并且通过添加硅、锰等合金元素辅之以快速冷却等退火工艺生产高强钢。这种生产工艺下,硅、锰等合金元素由于其亲氧的特性会在退火炉内向钢板表面析出进而在钢板表面结晶成核,给后续的生产带来很多缺陷,如造成辊印划伤,或造成漏镀等缺陷,影响了产品性能。
针对高强钢淬火退火时合金元素的析出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是使带钢在退火炉加热段作表面预氧化以阻止合金元素析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向退火炉内输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带钢表面氧化,这种方案难以控制输入的氧气,效果不好。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增湿装置,向炉子内注入微量的湿氮气,湿氮气中的水分在退火炉内遇高温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达到带钢微氧化的目的。由于退火炉炉膛内腔体积大,一般加湿装置的加湿量远远无法满足炉内露点控制要求。控制难度很大。
因此,目前退火炉内的预氧化控制效果不理想,带钢缺陷经常性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提高带钢质量的热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退火炉炉腔增湿的露点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退火炉炉腔增湿的露点控制装置,包括退火炉,退火炉的炉腔内设有露点传感器,退火炉上设有增湿气进口,其特征是:还包括水箱和控制器,
水箱内灌注不超过容积1/2的纯水,水箱内设有加热器和雾化器,加热器没在所述纯水水面下,雾化器设于所述纯水水面上方,水箱的一侧设有液位计,水箱的另一侧设有水温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水箱上分别设有贯通内腔的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泄压口、进气口和输气口,所述进水口、所述泄压口和所述输气口这三者都高于所述纯水水面,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水口都设于水箱的底部,所述进气口低于所述纯水水面;
主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纯水源,主进水管上串联进水阀,主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水箱的进水口,雾化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水箱的出水口,雾化水管上依次串联循环水泵和雾化流量计,雾化水管的出水端连接雾化器的进水口,排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水箱的排水口,排水管上串联排水阀,泄压管的进气端连接水箱的泄压口,泄压管上串联泄压阀,排水管的排水端和泄压管的泄气端都连接主排水管;
增湿管的进气端连接水箱的输气口,三通接头有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三通接头以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串联在增湿管上,增湿管的出气端连接退火炉的增湿气进口;
主输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氮气源,主输气管上依次串联总进气阀和减压阀,主输气管的出气端分别连接湿路输气管和干路输气管这两者的进气端,湿路输气管上依次串联湿路流量计和调节阀,湿路输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水箱的进气口,干路输气管上依次串联干路流量计和调节阀,干路输气管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一个进口;
进水阀、排水阀、泄压阀、总进气阀、减压阀和调节阀都选用电磁阀,露点传感器、加热器、雾化器、液位计、水温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进水阀、排水阀、泄压阀、总进气阀、减压阀、调节阀、循环水泵、雾化流量计、湿路流量计和干路流量计都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新冶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新冶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7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以稳固连接的叠摞的密封储物罐
- 下一篇:一种包装箱码垛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