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载机用定变量合流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6150.X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3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强;吴承鑫;曹如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22 | 分类号: | E02F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机用定 变量 合流 液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用定变量合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液压系统和工作液压系统,所述转向液压系统包括变量泵、优先阀、转向器及转向油缸,变量泵的出油口与优先阀的进油口连接,优先阀的出油口与转向器的油口连接;所述工作液压系统包括定量泵、定变量控制阀、先导阀、供油阀、梭阀、多路换向阀、动臂油缸及转斗油缸,定量泵的出油经管路与定变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定变量控制阀的出油口经管路与多路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定变量控制阀块的梭阀来控制变量泵流量满足系统所需流量,当工作液压系统的负载达到一定压力时,定量泵通定变量控制阀块进行卸荷,降低定量的的功率损失,由变量泵为工作液压系统供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定变量负载敏感合流液压系统及装载机。
背景技术
国内大部分装载机采用定量泵液压系统,该系统由定量泵、转向器、优先阀 (流量放大阀)、转向油缸、多路换向阀、转斗和动臂油缸等元件组件,该液压系统能量利用率。泵的排量是定值,系统的流量只和发动机转速有关,装载机单独转向时,除了所需流量,大部分流量通过多路换向阀中位以一定的背压回油箱造成能量损失;在工作过程中,当负载压力大于系统压力时,系统流量以一定的卸荷压力回油箱,产生高压溢流损失。运输过程中,液压系统不工作,但是系统流量依然以一定背压通过多路换向阀中位回油箱,造成能量损失。定量液压系统功率损失大,燃油消耗大。
国外现在的装载机以全变量液压系统为主,其液压系统由变量泵、负载敏感转向器、流量放大阀、转向油缸、负载敏感多路阀、转斗和动臂油缸等组成。其优点是功能损失小,燃油消耗低,不足点是,相关液压原件制造成本高,系统压力高对其它相关原件加工要求高,对系统清洁度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定量液压系统功率损失大,燃油消耗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用定变量合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液压系统和工作液压系统,所述转向液压系统包括变量泵、优先阀、转向器及转向油缸,变量泵的出油口经管路与优先阀的进油口连接,优先阀的出油口与转向器的油口连接,转向器的R、L油口分别与转向油缸的大、小腔连接,优先阀的LS油口经管路与转向器的LS油口连通;所述工作液压系统包括定量泵、定变量控制阀、先导阀、供油阀、梭阀、多路换向阀、动臂油缸及转斗油缸,定量泵的出油经管路与定变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定变量控制阀的出油口经管路与多路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梭阀的油口与先导阀、多路换向阀之间对应的先导油路连接,梭阀的出油口与定变量控制阀的X控制油口连通,定变量控制阀的EF油口与优先阀的分流油口连通,定变量控制阀的LS 油口与变量泵的X油口连通,定变量控制阀的SLS油口与转向器和优先阀的LS 油口同时连通;多路换向阀分别与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的大、小腔油口连通;供油阀的进油口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接,供油阀的出油口通过精滤器与先导阀的进油口连通,转向器、优先阀、定变量控制阀、先导阀、多路换向阀的回油口依次与散热器、回油滤芯和液压油箱相连。
优选地,所述供油阀的出油口通过精滤器与先导阀的进油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转向器、优先阀、定变量控制阀、先导阀、多路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液压缸之间设有散热器及回油滤芯。
该液压系统转向时,转向器LS口通过定变量控制阀块来近制变量的排量,从而实现变量控制。该液压系统工作时,梭阀的各油口与先导阀和多路换向阀之间对应的先导油路相连接,而梭阀出油口与定变量控制阀块上X油口相连接。当先导阀动作时梭阀出口控制定变量控制阀块中的二位三通阀动作,使用转向液压的流量合流到工作液压系统,同时通过定变量控制阀块中的梭阀来控制变量泵流量满足系统所需流量,当工作液压系统的负载达到一定压力时,定量泵通定变量控制阀块进行卸荷,降低定量的的功率损失,由变量泵为工作液压系统供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降低燃油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6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木材破碎机的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