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式水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92795.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润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式 水下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一种双腔式水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防水壳体、支撑架、推进器以及工作夹爪,所述防水壳体包括轴线平行的上方壳体和中部柱体,所述上方壳体和支撑架分设于中部柱体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方壳体包围形成两个工作腔室,并与中部柱体之间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工作腔室分别设置有工作电路组和备用电路组,所述中部柱体为横置的圆柱体结构并包围形成用于安装动能组件的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内置有与中部柱体相匹配的内部支撑件,所述中部柱体设置有若干摄像头和探照灯,所述推进器包括垂直推进器和水平推进器。该装置的结构配置,保证了对突发故障的调控能力,为装置操作灵活、实用性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腔式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水下的重要工具。常规的水下机器人由电路板组件组成相应的控制模块,进而通过软件系统与硬件模块相配合实现有效的水下工作应用。对于电子器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硬件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当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工作时出现电路板问题则可能会导致无法及时回收而导致的整机报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工作稳定性的双腔式水下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腔式水下机器人,包括防水壳体、支撑架、推进器以及工作夹爪,所述防水壳体包括轴线平行的上方壳体和中部柱体,所述上方壳体和支撑架分设于中部柱体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方壳体包围形成两个工作腔室,并与中部柱体之间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工作腔室分别设置有工作电路组和备用电路组,所述中部柱体为横置的圆柱体结构并包围形成用于安装动能组件的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内置有与中部柱体相匹配的内部支撑件,所述中部柱体设置有若干摄像头和探照灯,所述推进器包括垂直推进器和水平推进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摄像头、探照灯与工作夹爪同侧设置,所述中部柱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摄像头和探照灯相对应的透明视窗。所述摄像头和探照灯内置于中部柱体,且探照灯包围设置于摄像头的周边。
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分设于中部柱体两端的支撑件以及连接杆,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于中部柱体的中部连接端以及分设于中部连接端两侧且向外延伸的支撑脚,并配合形成梯形支撑结构,所述连接杆沿平行于中部柱体的轴线方向分别卡设于同侧的支撑脚,所述工作夹爪安装于中部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备用与工作组件的配合装配,进而利用内部控制模块可实现对突发故障的自主调控能力,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以及工作实用性,为装置操作灵活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式水下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式水下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上方壳体;11、工作腔室;2、中部柱体;21、摄像头; 22、探照灯;3、支撑架;4、垂直推进器;5、水平推进器;51、连接杆件;6、工作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润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润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92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兽药生产用原料存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