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锻造托臂及磁浮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17236.1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9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涌;刘鹏;虞大联;白玉琳;姜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晓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造 列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锻造托臂及磁浮列车,所述锻造托臂整体呈C形,其上端形成横梁接口、中部形成导向电磁铁接口、下端形成悬浮电磁铁接口;所述导向电磁铁接口的上方为第一拐角、下方为第二拐角,为铝合金锻造件,所述第一拐角与第二拐角之间的侧面筋板为多道平行的横向筋板,所述第一拐角的侧壁与最上方的横向筋板以及第一斜向筋板之间形成第一凹坑,所述第二拐角的侧壁与最下方的横向筋板以及第二斜向筋板之间形成第二凹坑;所述导向电磁铁接口的入口处在两边形成有高出入口端面的两条竖筋。该锻造托臂生产工艺简单、疲劳强度高、重量轻,能够满足高速磁浮列车运用载荷要求和减重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浮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是磁浮列车的锻造托臂。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所述锻造托臂的磁浮列车。
背景技术
托臂是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架结构中主要的承载部件。现有托臂采用铝合金铸造工艺,材质为ZL101A-T6,是磁浮列车中结构最复杂、铸造难度最大的铸铝件。
在铸铝托臂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缩孔”、“疏松”、“夹杂”等缺陷,而且,大尺寸铸铝合金成品率低问题突出,铸件超重问题迟迟未解决。在结构方面,现有铸铝托臂结构没有设置拔模角,内部筋板高宽比较大,并且内部转角处圆角过小甚至无圆角,不适于锻造工艺。
例如,在某高速磁浮示范线运营过程中,蒂森铸铝托臂与悬浮电磁铁安装部位区域设计不尽合理,此部位的断面高度变小,并且其他区域的上下盖板变化为只有中间一块盖板,导致应力过大,在仿真计算结果中显示该部位应力水平很高,在运营中也暴露过结构局部强度不足的问题。
另外,铸铝托臂在于悬浮电磁铁组装过程中也存在干涉的情况。
以上问题给磁浮列车的工程化研制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对托臂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托臂。该锻造托臂生产工艺简单、疲劳强度高、重量轻,能够满足高速磁浮列车运用载荷要求和减重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所述锻造托臂的磁浮列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造托臂,整体呈C形,其上端形成横梁接口、中部形成导向电磁铁接口、下端形成悬浮电磁铁接口;所述导向电磁铁接口的上方为第一拐角、下方为第二拐角,为铝合金锻造件,所述第一拐角与第二拐角之间的侧面筋板为多道平行的横向筋板,所述第一拐角的侧壁与最上方的横向筋板以及第一斜向筋板之间形成第一凹坑,所述第二拐角的侧壁与最下方的横向筋板以及第二斜向筋板之间形成第二凹坑;所述导向电磁铁接口的入口处在两边形成有高出入口端面的两条竖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坑的底部高于与之相邻的其他凹坑的底部;所述第二凹坑的底部高于与之相邻的其他凹坑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拐角的半径为R140mm~R15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拐角的半径为R195mm~R20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拐角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拐角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向筋板与所述第一拐角的侧壁在所述侧壁的内侧弧边的中部相交汇。
优选地,所述竖筋的竖向棱边自上而下形成有圆角。
优选地,所述锻造托臂的中部开设有三个与导向磁铁拉杆安装孔相通的长圆孔。
优选地,为6082-T6材质的铝合金锻件。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浮列车,包括用于连接横梁、导向电磁铁和悬浮电磁铁的托臂,所述托臂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锻造托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72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蓝牙笔的多仰角平板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