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材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6662.8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6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邓仁桥;黎子铭;段富屯;王新;文国民;聂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B23K26/38;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梁国平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材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传输机构、分运机构、送料机构、限位机构和测长机构。其中,传输机构连接至机架,该传输机构用于运送管材至机架上;分运机构位于机架上,该分运机构连接传输机构,该分运机构用于从管材中运输单根管材;送料机构位于机架上,该送料机构的输入侧连接分运机构以接收来自分运机构的单根管材,该送料机构用于运输单根管材;限位机构位于送料机构的输出侧;测长机构位于送料机构的输出侧,该测长机构用于检测送料机构的输出侧的单根管材的长度。使用该管材上料装置,能够稳定、准确地定位及输送管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材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中,原料的精准定位及输送是提高设备加工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材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生产原料,对其上料过程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管材的上料方式大多是操作工使用行吊将管材吊到激光切管机上,再通过人工进行分料、送料及上料操作。但是,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人工操作误差大,而且,工人长时间作业后易因疲惫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材上料装置,能够稳定、准确地定位及输送管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材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连接所述机架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运送管材至所述机架上;分运机构,所述分运机构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分运机构用于从所述管材中运输单根管材;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的输入侧连接所述分运机构以接收来自所述分运机构的所述单根管材,所述送料机构用于运输所述单根管材;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送料机构的输出侧;测长机构,所述测长机构位于所述送料机构的输出侧,所述测长机构用于检测所述送料机构输出侧的所述单根管材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材上料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该管材上料装置时,传输机构把管材运送至机架上,然后分运机构从管材中运输单根管材,并将该单根管材运输至送料机构的输出侧,当限位机构判定该单根管材输送到位,测长机构对该单根管材进行长度测量,然后送料机构运输该单根管材。由于装置设置有传输机构、分运机构、送料机构,整个上料过程可以自动化实现,提高上料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且装置设置有限位机构和测长机构,能够对上料过程中的每根管材进行准确的定位并测量,降低人工操作误差,从而实现稳定、准确地定位及输送管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支架和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架,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所述传输组件可相对所述支架运动以带动所述传输组件上的管材移动至所述机架上。
通过设置传输机构,工人只需要将管材移送至传输组件上,支架和传输组件就可以自动化地将管材移动机架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上料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运机构包括限高模块、限位模块和运动模块,所述限高模块和所述限位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运动模块,所述限高模块包括可上下移动的限高件以限定所述单根管材的高度,所述限位模块包括可升降的第一限位件以控制所述单根管材的通过,所述运动模块包括与所述限高件和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的移动梁,所述移动梁用于实现所述分运机构的左右移动,当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升,所述移动梁带动所述限高件移动以运输所述单根管材。
通过设置分运结构,限高模块、限位模块和运动模块的配合运动,可以准确地从管材中运输出合适高度的单根管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运动模块包括移动梁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移动梁连接以控制所述移动梁的移动;所述限高模块包括限高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限高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所述移动梁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限高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限高件的升降;所述限位模块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梁上,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66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