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76520.6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张冰洁;杨俊强;高洋;刘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5;B60L53/30;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充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基于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扫码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充电的地下充电桩,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设置于停车库地下的连通通道以及设置于连通通道内部的轨道;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底部设置有旋转承载装置,旋转承载装置可在动力装置驱动下带动充电桩本体顺时针旋转站立,或逆时针旋转水平;连通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停车库的停车位相匹配的具有可启闭密封板的电口;在工作状态下,充电桩本体处于直立状态以与车辆对接充电;在非工作状态下,充电桩本体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与轨道水平以落入连通通道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以污染气体排放量少、高能效、低噪声、低运行成本的显著优点,正逐步取代普通的燃油汽车,在众多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以“零排放”等优点成为汽车市场的新兴宠儿;近年来,在企业的广泛参与下,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猛,相应的配套充电设施需求也在不断增大;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才能运行,而且现有技术并不能普遍解决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行程短的问题,因此就现有技术来说无疑广泛建汽车充电设施是解决汽车充电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类似加油站的形式,可以把停车库建设成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场所,这样车主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了,还可以利用闲散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充电,但是现有停车库的充电桩基本上是设置在地面上,现有很多停车库车位紧张,将充电桩建在地面上会大大妨碍车辆通行,减小停车场的使用面积,但是如果建在地下,会不方便拿出来,现有很多手机app都可以实现扫码充电或扫码开启,但是却只能应用于地面充电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实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基于现有扫码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充电的地下充电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充电系统,该系统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停车库的地下,包括总控装置,所述总控装置与移动端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可移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设置于停车库地下的连通通道以及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内部的轨道;所述充电桩包括可旋转设置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设置有旋转承载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旋转承载装置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绕第一方向旋转以处于直立状态,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旋转承载装置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绕第二方向旋转以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设置;所述连通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停车库的停车位相匹配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具有可启闭的密封板;所述轨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的底部,在接收到充电指令时,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充电指令沿着所述轨道移动至对应所述充电口;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充电桩本体处于直立状态以与车辆对接充电;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充电桩本体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与所述轨道水平以落入所述连通通道内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本体设置有行走装置以及与所述行走装置适配的推拉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侧部;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和行走动力装置,在移动状态下,所述推拉装置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行走装置伸展以使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轨道接触,所述行走轮在所述行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拉动力装置、传动组件、弹性组件和连接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推拉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远离所述推拉动力装置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所述推拉动力装置、所述传动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内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为与所述行走轮相适配的水平面,所述水平面的接触面设置有绝缘层。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推拉装置为可伸缩液压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76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