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89403.3 | 申请日: | 202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1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俞龙生;李振中;朱伟荣;姜小兵;钱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2 | 分类号: | B60N2/52;B60N2/16;B60N2/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15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座椅 减震 装置 凸轮 限位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装置不能高度调节,充放气容易过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包括阀门、转动板、凸轮、拉索、弹簧、转动轴和安装柱;所述转动轴、拉索和安装柱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上;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阀门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凸轮与安装柱固定连接;所述拉索内设有拉索线;所述拉索线一端固定在拉索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剪刀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阀门和凸轮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度调节功能并且能够避免气囊充放气过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主要用于汽车座椅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颠簸,为了保证驾驶员更好的驾驶,需要在座椅上装设减震装置,现有的汽车座椅减震装置一般包括上、下框架和设置在上、下框架之间的减震结构。这样的减震结构无法实现对座椅高度的调节,工作高度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且缺乏限位机构,气囊充放气时容易过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包括阀门、转动板、凸轮、拉索、弹簧、转动轴和安装柱;所述转动轴、拉索和安装柱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上;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阀门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凸轮与安装柱固定连接;所述拉索内设有拉索线,所述拉索上还连接有用于拉动拉索线的把手,所述拉索线一端固定在把手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剪刀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阀门和凸轮配合。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轮通过销子与安装柱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轮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安装柱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安装销子的销孔。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阀门还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气囊连接;所述阀门上设有用于控制气囊充气的进气开关和用于控制气囊放气的排气开关。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阀门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气囊进行充气的气囊接口和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接口以及用于连接气囊进行放气的排气接口。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板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拉索线的线孔以及用于连接弹簧的弹簧孔。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轮为扇形;所述凸轮在扇形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防止气囊充气过量的上限位斜面和用于防止气囊放气过量的下限位斜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剪刀架包括内剪刀架和外剪刀架;所述内剪刀架和外剪刀架交叉设置;所述内剪刀架通过安装柱与外剪刀架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索和转动轴固定在内剪刀架上;所述安装柱固定在外剪刀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索拉动阀门,配合凸轮对气囊充放气来进行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操作方便,可以根据用户自身需求来调节高度,更为灵活,舒适度高;本实用新型在凸轮上设置上限位斜面和下限位斜面,气囊充气或放气到一定程度,凸轮会与阀门脱离,这样能够避免气囊充气或放气过量,充气过量会导致气囊刚性过硬,减震效果差,舒适感差,放气过量会导致气囊吸能减震效果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生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生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9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