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27026.8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3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张伟超;王龙;索联兵;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2 | 分类号: | F41H5/02;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内置 防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车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板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防雷板底部的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其中,所述防雷板与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贴合固定设置,该防雷板为V形结构,该V形结构的两侧均侧延伸至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处;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均设置于车身底板上,且防雷板加强梁的两端固定搭接在车身侧围横加强梁上,且每根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均与一根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对应固定搭接设置。本实用新型对防雷板、防雷板加强梁和车身内部梁系的结构进行特定性设计,通过内部梁系变形吸能以实现防雷,不影响底盘的整车通过性和维修性,本体可拆装,可实现防雷/不防雷功能的切换,同时也能提高整车通过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防雷车的车体结构中,V形车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装有V形车体的防雷车在销售市场上异常火爆。V形车体的成功之处在于,这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只要将钢板做一次性折叠或者进行适当地焊接,并将其高度确定好,就可以为车辆提供较好的防雷能力。试验表明,V形角度数值接近于90度时,可以明显地发生爆炸冲击波偏转。不过,当车辆的距地高度太大时,其可操纵性就会变差,这是所有防地雷反伏击车的一大弱点。但当V形角度数值较大的扁平V形车体由于爆炸冲击波不能足够多地偏转出去,其防雷效果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理想。
中国专利CN201210221116.9公开了一种防弹、防地雷反恐突击车,公开了一种防弹钢板置于车底部的防弹车辆结构,使车辆设备都在防弹车身内部受到保护,能防止地雷打击,又起到了底盘的作用。但该防弹、防地雷反恐突击车机构复杂,车辆通过性差,同时,防弹钢板影响整车接近角、离去角,不能有效保护车轮上的乘员。中国专利CN201610948575.5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地雷反伏击车的轻质双V型夹芯结构底盘,通过车底焊接防地雷底板,双V型结构有效降低爆炸冲击力。但该防雷板焊接在车底部,造成整车通过性差,同时其拆卸困难。中国专利CN201910963617.6公开了一种防地雷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通过车防雷板固定在车身地板底部,以及上中下三层防雷板实现降低爆炸冲击波,保护车内成员。但是防雷板焊接在车底部,拆卸困难,且整体防雷结构较为复杂,安全性能差。总体而言,现有防雷车多采用在底盘下部增加防雷板的结构实现车辆底部防雷,该种底部防雷的形式存在以下问题:(1)底盘下部零件多,环境复杂,增加防雷板,不利于整车维修方便性,且对防雷板的设计要求高;(2)防雷板在车辆底部,在爆炸物处于车辆下部时,防雷板与爆炸物有效距离过小,不利于整车防雷;(3)底部增加防雷板,车辆通过性参数大大降低,不利于整车机动性;(4)在车轮上方布置乘员时,底部防雷板对不能对车轮进行包覆,无法对上方乘员有效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其中结合车身自身的特征及其防雷工艺特点,相应设计了内置式防雷装置,并对其关键组件如防雷板、防雷板加强梁和车身内部梁系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通过内部梁系变形吸能,实现防雷,不影响底盘的整车通过性和维修性,本体可拆装,可实现防雷/不防雷功能的切换,同时也能提高整车通过性,提高了乘员离地高度,进一步提高乘员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内置式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板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防雷板底部的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其中,
所述防雷板与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贴合固定设置,该防雷板为V形结构,该V形结构的两侧均侧延伸至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处;
多个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均设置于车身底板上,且所述防雷板加强梁的两端固定搭接在车身侧围横加强梁上,且每根所述防雷板加强梁均与一根车身侧围纵加强梁对应固定搭接设置,以此方式,使得所述防雷板、防雷板加强梁以及车身底板共同构成双V形结构,有效释放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同时将冲击波通过所述防雷板加强梁转移至车身侧围横加强梁和车身侧围纵加强梁上,实现防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7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丁茯苓加工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安装用弹性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