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定位固定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27826.X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4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运斌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定位 固定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贴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定位固定夹具。本实用新型包括托盘,托盘下方布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设置胀紧爪,托盘上设置用于避让胀紧爪动作路径的预留口,胀紧爪可在径向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沿预留口作径向动作,从而使得两组以上的胀紧爪与轮胎下缘间构成胀紧式的固定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轮胎位置的精确定位和固定功能,从而为位于旁侧的贴胶机的贴胶动作提供基础保障,最终确保后续贴胶动作的流畅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贴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定位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自封胶轮胎是一种特殊的安全轮胎,用于提高驾乘的安全性。自封胶轮胎内壁通常都自贴合有一层耐温高分子自封胶,以尖锐物刺穿举例:当轮胎受到尖锐物刺穿后,内部的自封胶能够流动包裹在尖锐物体表面;当尖锐物被移除时,内部的自封胶自动流动到刺穿孔密封,防止轮胎气压泄漏,确保轮胎稳定运转。上述耐温高分子自封胶初看简单,实际上加工及贴胶工艺都很复杂,原因在于汽车轮轮胎需经受较大的高低温温差和长期承载压力工作的考验,并且对动平衡、高速行驶、产品耐久性的安全指标要求特别高,要承受-40℃的低温,并且在车辆高速运行时汽车轮轮胎被扎破、刺穿后,耐温高分子自封胶还需自补而不泄气。目前自封胶轮胎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方面,附着力较差,这会导致轮胎在工作时,会出现局部自封胶从轮胎表面掉落的现象。另一方面,粘度问题,这会使得附着在轮胎内壁的自封胶容易产生向周围扩散的现象。此外,由于进行自封胶自贴合操作时,贴胶机的贴胶头需伸入轮胎内圈区域工作,因此如何既能保证贴胶动作的流畅性,又能确保轮胎在贴胶操作时的自身位置稳定性,还能使得夹具与贴胶机的动作路径互不干涉,以确保贴胶效果,始终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及研究院所莫不费劲心思来求谋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自封胶自贴合设备被发现。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适用于耐温高分子自封胶的自贴合设备,用于提升自封胶轮胎的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使其真正能使汽车普通轮胎升级迈向产业化市场化,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积蓄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紧凑合理的轮胎定位固定夹具,其能实现对轮胎位置的精确定位和固定功能,从而为位于旁侧的贴胶机的贴胶动作提供基础保障,最终确保后续贴胶动作的流畅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定位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本夹具包括用于托撑轮胎的托盘,托盘下方布置有用于抓取和定位轮胎的定位组件,且所述定位组件与托盘之间可产生轴向相近及轴向相离动作;定位组件上设置胀紧爪,托盘上设置用于避让胀紧爪动作路径的预留口,所述定位组件与托盘之间产生轴向相近动作时,位于托盘下方的胀紧爪的工作端可沿预留口伸出至托盘盘面以上并高于轮胎下缘高度,并在径向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沿预留口作径向动作,从而使得两组以上的胀紧爪与轮胎下缘间构成胀紧式的固定配合。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同轴布置在托盘下方的水平底板,所述水平底板的上板面处设置径向轨道,径向轨道上滑轨配合有滑移块,滑移块与胀紧爪的底端相固接,从而便于胀紧爪产生径向动作;定位组件还包括夹设于水平底板与托盘之间且与水平底板同轴的法兰板,所述法兰板处布置第一水平铰接座,滑移块处设置与第一水平铰接座轴线相平行的第二水平铰接座,连杆顶端与第一水平铰接座相铰接,连杆底端与第二水平铰接座相铰接;以彼此配合的一组第一水平铰接座、一组连杆、一组第二水平铰接座、一组滑移块、一组径向轨道及一组胀紧爪构成一组胀紧单元,各胀紧单元绕法兰板轴线周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径向驱动单元为径向驱动气缸,径向驱动单元的活塞缸端固定于水平底板上,且径向驱动单元的活塞杆段轴向向上延伸并与法兰板的悬臂间构成固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滑移块上固接T型连接板,T型连接板的水平前端固接滑移块,T型连接板的水平后端设置第二水平铰接座,T型连接板的铅垂顶端与胀紧爪的底端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运斌,未经王运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78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抗扭全密封扣石油钻杆的内涂层粉末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