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2077.X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3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邓江兰;龙华运;邢汉君;刘智勇;何浪平;曾志华;王子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恒圣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赵春生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态 智能建筑 生活 废水 联合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沉池、缺氧生化池和调节池,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泵送至主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阻根层、布水层、防堵渗滤层、通风层、精滤层和集水层;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和消毒池。本申请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将生活废水回用技术与生态绿植技术进行了结合,在实现生活废水资源回用的同时,达到了建筑生态绿化、环保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庭院式住宅将会得到广泛认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经济活动的加剧,我国又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据环境保护部统计显示,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将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第五代庭院式建筑的生态理念是环保、节约以及可持续。现有的生活废水处理方式多采用管网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方式,但是集中处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且很多时候也没有回用,不符合第五代庭院式建筑的生态理念。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生活废水回用的技术和理念,但如何与生态绿植技术结合,实现建筑或庭院的生态绿化、环保、资源回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薄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以便与生态绿植技术结合,在实现生活废水资源回用的同时,达到建筑生态绿化、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沉池、缺氧生化池和调节池,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泵送至主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阻根层、布水层、防堵渗滤层、通风层、精滤层和集水层;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和消毒池。
进一步,所述格栅池内的格栅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格栅的倾角为50-60°,粗格栅的过滤间距为10-20mm,细格栅的过滤间距小于2mm。
进一步,所述初沉池设置有排沙口和初沉池溢流口。
进一步,所述缺氧生化池设置有排泥口和排气孔。
进一步,所述水泵送结构包括潜水泵和水流管,所述水流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水流管与布水层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附滤池上设置有吸附滤池进水口和吸附滤池出水口,吸附滤池内通过承托层承托有滤料,所述滤料为生物质炭。
进一步,所述消毒池上设置有消毒池进水口和消毒池出水口,所述消毒池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吸附滤池出水口连通,消毒池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设备。
进一步,所述的种植土层由原土、砂石混合而成,其表面为绿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恒圣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恒圣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20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