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绞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54856.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6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崔泽宁;曹鑫伟;张景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36;B66D1/2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盘 | ||
1.一种车用绞盘,包括固定架(100)、卷扬筒(200)以及电机(300),所述卷扬筒(200)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0)内,所述电机(300)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00)一侧,且所述电机(300)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架(100)并与所述卷扬筒(200)连接,所述卷扬筒(200)上缠绕有绞索(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0)上设置有支架(500),所述支架(500)上设置有导索器(600);所述固定架(100)的上侧对称开设有安装槽一(110)以及安装槽二(120),所述安装槽一(110)靠近所述安装槽二(120)的内壁开设有导向孔一(111),所述安装槽二(120)靠近所述安装槽一(110)的内壁开设有导向孔二(121),所述导向孔一(111)与导向孔二(121)均联通外界,所述导向孔一(111)以及导向孔二(121)内滑移设置有压紧辊(700),且所述压紧辊(700)的外周壁抵紧于所述卷扬筒(200)上的绞索(400);所述安装槽一(110)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112),所述安装槽二(120)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122),且所述复位弹簧一(112)与所述复位弹簧二(122)共同对所述压紧辊(700)施加以指向所述卷扬筒(200)的力;所述安装槽一(110)的开口处设置有紧固件一(113),所述安装槽二(120)的开口处设置有紧固件二(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0)的下侧面可拆卸连接有底板(800),所述底板(800)靠近所述绞索(400)放出的一侧设置有翻边(810),所述支架(500)与所述翻边(81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00)一体成型有两对称的立板(510)以及两对称的横板(5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索器(600)包括两横向限位辊(610)以及两竖向限位辊(620),两所述横向限位辊(610)转动设置于两立板(510)之间;两所述竖向限位辊(620)转动设置于所述两所述横板(520)之间,且两所述竖向限位辊(620)远离所述卷扬筒(200)一侧设置,且两所述竖向限位辊(620)与两所述横向限位辊(610)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绞索(400)穿过的限位空间(6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竖向限位辊(620)平行设置,且两所述竖向限位辊(620)之间的距离为S,所述绞索(400)的直径为D,且S>D,两所述横向限位辊(610)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一(112)的两端均固定有垫片一(1121),所述复位弹簧二(122)的两端均固定有垫片二(1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辊(700)包括滑动轴(710)以及压紧管(720),所述压紧管(720)套设于所述滑动轴(710)外侧,所述压紧管(720)的外周壁抵紧于所述卷扬筒(200)上的绞索(400),且所述滑动轴(710)的两端分别具有平面段一(711)以及平面段二(712),所述平面段一(711)伸入所述安装槽一(110)内,所述平面段二(712)伸入所述安装槽二(120)内,且所述滑动轴(710)能够沿所述导向孔一(111)以及导向孔二(121)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一(113)包括紧定螺钉一(1131),所述紧定螺钉一(1131)的下端面抵紧于所述垫片一(1121),另一所述垫片一(1121)抵紧于所述平面段一(711);所述紧固件二(123)包括紧定螺钉二(1231),所述紧定螺钉二(1231)的下端面抵紧于所述垫片二(1221),另一所述垫片二(1221)抵紧于所述平面段二(7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管(720)的外径为A,所述导向孔一(111)或导向孔二(121)的宽度为B,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48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