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绞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54856.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6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崔泽宁;曹鑫伟;张景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36;B66D1/2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绞盘,涉及电动绞盘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架、卷扬筒以及电机,卷扬筒转动设置于固定架内,电机固定于固定架一侧,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架并与卷扬筒连接,卷扬筒上缠绕有绞索,固定架的上侧对称开设有安装槽一以及安装槽二,安装槽一靠近安装槽二的内壁开设有导向孔一,安装槽二靠近安装槽一的内壁开设有导向孔二,导向孔一以及导向孔二内滑移设置有压紧辊,且压紧辊的外周壁抵紧于卷扬筒上的绞索;安装槽一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安装槽二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且复位弹簧一与复位弹簧二共同对压紧辊施加以指向卷扬筒的力;安装槽一的开口处设置有紧固件一,安装槽二的开口处设置有紧固件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绞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绞盘。
背景技术
绞盘属于越野汽车、农用汽车、游艇以及其他特别车辆自我保护及牵引的装置。在需要进行牵引作业、救援、野外自救时,电动绞盘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安装简单,可以实现多位置安装,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目前,公告号为CN2019424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绞盘。它包括气泵、电机、减速装置和卷扬筒,它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位于电机侧面,且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气泵输入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绞索缠在卷扬筒上,放索时绞索脱离卷扬筒陆续放出,待绞索使用结束后,需要通过电机带动卷扬筒转动从而将绞索卷回至卷扬筒,在绞索收回至卷扬筒的过程中,绞索极容易在卷扬筒的同一位置缠绕,使得绞索不能在卷扬筒上均匀排布,采用这种回收方式卷起来的绞索并不紧固,且严重影响绞索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绞盘,其具有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绞索紧密盘在卷扬筒上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用绞盘,包括固定架、卷扬筒以及电机,所述卷扬筒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一侧,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架并与所述卷扬筒连接,所述卷扬筒上缠绕有绞索,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索器;所述固定架的上侧对称开设有安装槽一以及安装槽二,所述安装槽一靠近所述安装槽二的内壁开设有导向孔一,所述安装槽二靠近所述安装槽一的内壁开设有导向孔二,所述导向孔一与导向孔二均联通外界,所述导向孔一以及导向孔二内滑移设置有压紧辊,且所述压紧辊的外周壁抵紧于所述卷扬筒上的绞索;所述安装槽一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所述安装槽二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且所述复位弹簧一与所述复位弹簧二共同对所述压紧辊施加以指向所述卷扬筒的力;所述安装槽一的开口处设置有紧固件一,所述安装槽二的开口处设置有紧固件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绞索缠绕在卷扬筒上,绞索的绳头部分穿过导索器,再对绞索施加以远离卷扬筒一侧的外力,便可将绞索从卷扬筒上放出;在绞索回收时,启动电机,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卷扬筒转动,绞索便可陆续缠绕在卷扬筒的外表面,完成绞索的回收;在回收过程中,卷扬筒上绞索逐渐叠加,且厚度增加,同时复位弹簧始终对压紧辊施加以指向卷扬筒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压紧辊抵紧于缠绕在卷扬筒外周壁的绞索,压紧辊则将卷扬筒上厚度较高的绞索相厚度较低的一侧挤压,从而保证绞索能够顺序缠绕在卷扬筒的外周壁,即绞索可以向单侧陆续缠绕,而不至于只在同一位置缠绕,从而影响绞索回收的质量,进而实现较为方便的将绞索紧密盘在卷扬筒上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下侧面可拆卸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绞索放出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所述支架与所述翻边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将固定架与支架固定成整体;同时,翻边与支架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架的装卸较为便捷,支架与固定架可分开生产,降低了本绞盘的生产难度。
优选的,所述支架一体成型有两对称的立板以及两对称的横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立板与横板均一体成型,即支架为一金属板冲压后弯沉形成,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支架的生产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4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