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75291.3 | 申请日: | 202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2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南航;赵昆明;熊卿;万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13/02 | 分类号: | G01K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领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8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温度场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属于测量技术领域,该船舶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包括船舶本体,船舶本体的上端固定有控制室,控制室内设有数据采集显控装置,船舶本体的右端下部开设有桨槽,桨槽内设有螺旋桨,船舶本体的右端船舶本体的上端右部固定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设有工字收线轮,工字收线轮的圆周表面缠绕有电缆工字收线轮的前侧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固定块之间连接以实现固定块将电缆回收或释放,电缆的另一端固定有空心漂浮桶,空心漂浮桶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本装置使得冷尾流温度传感器不易与螺旋桨发生碰撞,不易造成损坏,而且测量更准确,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在水面以及近水面航行过程中,船体以及螺旋桨会对海洋表面产生扰动,将水下温度较低的海水翻滚到海洋表面,使得尾流的温度低于周围海水。此外,在航行过程中还需要将动力装置产生的多余热能通过冷却水的形式排出船外,排出的冷却水在船舶后面可形成一股热尾流,温度一般要高于周围海水,这两种尾流经过混合后就在海面形成一种特有的温度分布现象。
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335878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船舶自载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安装被测船舶上,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随时释放、收回光纤拖缆进行测试,随时掌握船舶尾流温度场特征;同时,通过改变光纤拖缆的释放长度,调控尾流温度传感器阵列与船舶之间的距离,测得距离船舶不同位置处的水下及水面尾流温度场,随时掌握船舶尾流温度场特征;其在被测船舶上即可操作完成尾流温度场特征测量,不需要传统专用的尾流测量船以及机载红外热像仪配合,适用于测量水面船舶后方一定距离的尾流温度场特征。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冷尾流温度传感器直接放置于海水内测量尾部螺旋桨搅动产生的冷尾流的温度场,与船体较为靠近,通过电缆连接,容易使得冷尾流温度传感器和螺旋桨之间发生碰撞,造成冷尾流温度传感器的损坏,从而使得无法对尾部温度进行测量,不仅耽误工作效率,而且损坏后需更换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冷尾流温度传感器容易温度传感器和螺旋桨之间发生碰撞温度传感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尾流温度场测量装置,包括船舶本体上端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内设有数据采集显控装置,所述船舶本体的尾端开设有桨槽,所述桨槽内设有螺旋桨,所述船舶本体的尾端固定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工字收线轮,所述工字收线轮的圆周表面缠绕有电缆,所述工字收线轮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电缆的另一端固定有空心漂浮桶,所述空心漂浮桶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固定有多个混合尾流温度传感器,所述船舶本体的尾端还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冷尾流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尾流温度传感器、电动伸缩杆和多个混合尾流温度传感器均与数据采集显控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船舶本体内开设有驱动槽,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进入驱动槽且表面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驱动槽内上下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表面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啮合,所述调节杆的上端贯穿到船舶本体之上与固定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冷尾流温度传感器直接放置于海水内测量尾部螺旋桨搅动产生的冷尾流的温度场,通过电缆连接,容易使得冷尾流温度传感器和螺旋桨之间发生碰撞,造成冷尾流温度传感器的损坏,从而使得无法对尾部温度进行测量,不仅耽误工作效率,而且损坏后需更换使得成本大大增加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锁紧螺杆和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固定于调节杆的圆周表面,所述固定盘和船舶本体的上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杆同时螺纹连接位于同一竖直位置的其中两个螺纹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5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舱新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防摇摆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