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78479.3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艾欢欢;王新程;李鉴洋;李非;王新;刘子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桥梁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E03F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降雨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侧边槽,侧边槽的内部横向间隔设置有副杆,副杆是横截面为梯形的杆且副杆的上端宽度小下端宽度大,相邻位置两组副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承载杆,承载杆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杆且承载杆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固定框的前端内侧左右壁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固定框的前侧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进水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橡胶板使得过滤板与进水板保持密封,防止水从进水板和过滤板之间的间隙流出,通过设置可以拆卸的过滤板以及阻挡凸台能防止雨水中的泥土流入排水管道中,出现建筑工地上黄土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中,由于地下水系统没有完善,所以在下雨天需要通过降雨排水结构对建筑工地上的雨水等积水进行排放。
建筑工地大多地面为泥土状,从而导致雨水在冲刷泥土时向外排出会带走大量的黄土,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建筑工地用雨水排水结构在使用时,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且排污管道极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止杂物堵塞下水管道以及阻挡工地水土流失的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支撑在排水沟顶面上的门架形固定框,在固定框前端的左右内壁上分别沿左右内壁纵向开有矩形安装槽,在左右矩形安装槽后部的固定框的左右内壁上分别沿左右内壁纵向开有矩形侧边槽,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侧边槽之间沿横向前后平行间隔连接有多个副杆,在每一个副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与同侧的侧边槽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的矩形联动滑块,所述的多个副杆的纵截面为顶边宽度小于底边宽度的等腰梯形;
在前后相邻的两根副杆之间均连接有一根沿横向设置的承载杆,所述的承载杆的左右两端与固定框的左右内壁面间隙配合,所述的承载杆的纵截面为顶边宽度大于底边宽度的等腰梯形,在所述的承载杆的顶壁上设置有一个盖板,所述的承载杆和连接在承载杆上的盖板组成一个活动踏步,所述的盖板为顶边宽度大于底边宽度的等腰梯形,所述的盖板的顶边宽度大于承载杆的顶边宽度;
在每一个所述的承载杆的下方沿水平横向设置有一个固定杆,在所述的承载杆和固定杆之间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多根挤压弹簧,每一根挤压弹簧的上端与承载杆的底壁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固定杆的顶壁固定相连,所述的固定杆底部固定在排水沟的沟底;
每一个所述的承载杆的底部的四角处分别通过联动杆与前后两个副杆的左右两侧的下部的相邻位置铰接,每一个联动杆的上端与承载杆固定相连,挤压弹簧在初始状态下时,靠近盖板侧的前后两个副杆的顶面位于盖板下方以在活动踏步和副杆之间形成弯折状间隙,挤压弹簧受到挤压力时,盖板能够向下运动且通过联动杆带动前后两个副杆向外运动直至盖板的顶壁与副杆的顶壁组成一个平面;
一个水平横向设置的槽形进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侧边滑块,两个所述的侧边滑块分别与同侧的安装槽沿水平方向前后滑动连接,在所述的进水板的后壁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块,一个水平过滤板的前侧连接在左右两个连接块之间,所述的水平过滤板的后端为向上凸起的阻挡凸台,所述的水平过滤板的前壁与进水板的后壁接触设置,所述的水平过滤板的后壁与最前部的副杆接触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在通过进水槽流入过滤板时,在阻挡凸台的阻挡下沉淀水流中掺杂的泥土,当阻挡凸台前端的泥土堆积到一定高度时,将整个进水板向外拔出对过滤板上端的泥土进行清理,整个过滤板在初始状态下通过阻挡凸台的重力作用使得过滤板的前端向上挤压在进水板的下端面上,通过设置橡胶板使得过滤板与进水板保持密封,防止水从进水板和过滤板之间的间隙流出,通过设置可以拆卸的过滤板以及阻挡凸台能防止雨水中的泥土流入排水沟的排水管道中,出现建筑工地上黄土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桥梁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桥梁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8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行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分解功能的氯化氢尾气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