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胎侧龟裂子午线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6658.X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2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B60C1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龟裂 子午线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胎侧龟裂子午线轮胎,涉及充气轮胎领域,包括胎侧部、胎圈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改善来减缓或避免胎侧龟裂现象的发生,首先将防氧化隔离胶片与胎侧融合,直接以胎侧半成品的形式一同压出,能够有效避免胶片分离的现象,其次通过改善轮胎胎侧部位的轮廓尺寸以及轮胎子口部位的尺寸,分散轮胎使用过程中的应力集中,通过上述两种改进方式的结合,能够改善轮胎胎侧部位的刚性过渡,使胎侧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同时利用结构上的约束,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比较好的实现防龟裂的效果,同时降低其他风险的可能性,并且无需增加额外其他装置,简便易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轮胎领域,具体是一种改善胎侧龟裂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重要的受力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承载,驱动,制动已及转向。同时,轮胎本身作为弹性的橡胶制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发生老化的现象,即橡胶制品在受到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橡胶大分子发生游离基连锁反应,分子链断裂或者过度交联,从而橡胶制品的外观及使用性能发生改变,对于轮胎老化而言,胎侧龟裂就是其一个重要的表征。因为轮胎在日常行驶的过程中,受到日晒雨淋,以及各种驱制动等所带来的力的影响,橡胶分子受到氧气分子和机械力的双重作用,老化现象发生的时间会进一步缩短,部分产品甚至在使用期内在胎侧部位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纹现象,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打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使用信心。
现有技术中,运用比较广泛的降低胎侧龟裂的方法有通过整圈胎侧外贴一层隔离胶片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起到轮胎与氧气隔离的效果,但是在长期机械力左右下,由于外贴胶片容易与胎侧本身分离,造成更大的品质问题。另一种方法则是增加外部装置,例如防晒罩,防晒罩能够保护轮胎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停放所带来的氧化加剧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减缓龟裂,但是市场上大部分的防晒装置携带不便,并且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上述两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降低轮胎胎侧龟裂的方法均存在较大的弊端,不能满足用户对乘用子午线轮胎的品质需求,同时胎侧部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方向的机械力作用会发生扭曲变形,结合胎侧龟裂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轮胎产品扁平率较低时,龟裂位置靠近上胎侧,产品扁平率较高时,龟裂位置靠近下胎侧。从受力的角度分析,轮胎受到轴向及周向力作用时(转向及驱制动),胎侧受到的剪切作用大,是胎侧龟裂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现有设计而言,子口部位一般刚性设计比较足,但也往往仅限于提升子口部位的刚度,更重要的是刚性过度不自然,导致了受到的剪切应力集中化,加剧了裂口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胎侧龟裂子午线轮胎,通过在轮胎胎侧部位增加一个氧化胶条,再将增加氧化胶条后的轮胎胎侧整体尺寸进行调整,使子口部位的刚度自然过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胎侧龟裂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侧部、胎圈部,所述胎侧部包括胎侧胶和位于胎侧胶外侧的防护胶条,所述胎圈部包括三角胶和轮辋垫胶,所述胎侧胶将防护胶条半包围,所述胎侧部断面外轮廓型线包括从轮胎断面水平轴向最宽处P1点沿轮胎径向向内延伸至轮辋保护装置最宽处P点的第一胎侧弧ARC1,以及从P点沿轮胎径向向内再延伸至M 点的第二胎侧弧ARC2,所述第一胎侧弧ARC1的圆心位于轮胎断面水平轴向最宽处所在的直线上,所述第二胎侧弧的起始均与胎圈部外轮廓线相切,所述P点距离轮辋着和点Z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SDH,所述P点距离轮胎内表面的垂直距离满足:H1=(0.23~0.27)*SDH,所述P点距离轮辋着和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满足:H2=(0.35~0.45)*SDH,所述第一胎侧弧与第二胎侧弧相交处通过倒弧平滑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倒弧两端分别与第一胎侧弧和第二胎侧弧相切,所述倒弧半径的取值范围为2~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角胶上的轮胎径向向外一端的顶点位于P点与轮胎内表面的垂直线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三角胶上的顶点与所述垂直线和轮胎内表面的交点之间距离为0mm≤W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66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自动化检修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灰缝控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