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池散热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1795.7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4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鹏;方沂;徐征;李艺超;李凤泉;徐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天津动核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7/08;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池 散热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电池散热测试装置,底座本体采用中空结构,支脚均匀的固定在底座本体的底端,激振器安装在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上;箱本体一体设置在底座本体上,在箱本体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接线装置和电连接扣,安装接线柱一侧的所述箱本体的侧壁采用外壁和内壁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形成一接线腔体,接线柱贯穿箱本体的内壁设置在箱本体上,在位于箱本体的内壁和箱本体的外壁之间的接线柱上一体设置回位组件,在位于箱本体的内壁外侧的接线柱上一体设置限位件,调节螺栓贯穿接线腔体的顶端伸入接线腔体内。充放电散热测试时,启动激振器,用来模拟汽车实际行驶时的状态,以期得到的测试数据接近实际使用时的真实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电池散热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测试实验,大部分采用静态实验方法,上述测试方法将电池的工作情况过于理想化,汽车在实际行驶中会受到地面不同频率和不同振幅的振动,进而对电池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冲击,致使电池组整体的散热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故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模拟汽车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对汽车电池进行相关的测试,所得到的数据才能与实际更加的接近,故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模拟使用状态下的电池散热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电池散热测试装置难以模拟使用状态下的振动冲击,得到的散热数据与实际使用时的真实数据相差太大,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池散热测试装置,在测试装置上设置激振器,进行充放电散热测试时,启动激振器,用来模拟汽车实际行驶时的状态,以期得到的测试数据接近实际使用时的真实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汽车电池散热测试装置,包括模拟底座和散热测试箱,
所述模拟底座包括支脚、底座本体和激振器,所述底座本体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支脚均匀的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的底端,所述激振器安装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上;
所述散热测试箱包括箱本体、散热箱盖、蓄电池、接线装置和电连接扣,所述散热箱盖转动安装在所述箱本体的顶端一侧,在所述箱本体内设置有蓄电池槽,用于放置蓄电池,所述箱本体一体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上,在所述箱本体的内壁上相对设置所述接线装置和所述电连接扣,所述接线装置包括调节螺栓、接线柱、回位组件和限位件,安装接线柱一侧的所述箱本体的侧壁采用外壁和内壁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形成一接线腔体,所述接线柱贯穿所述箱本体的内壁设置在所述箱本体上,在位于箱本体的内壁和箱本体的外壁之间的所述接线柱上一体设置所述回位组件,在位于箱本体的内壁外侧的所述接线柱上一体设置所述限位件,所述调节螺栓贯穿所述接线腔体的顶端伸入所述接线腔体内,调节螺栓能够沿着接线腔体上下移动,通过调节接线柱发生横向位移,使得接线柱与蓄电池的接线孔接触或者分离,以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所述调节螺栓和所述电连接扣上分别接出导线与放电装置或者充电装置相连。
在所述底座本体内还设置有压力回收装置,用于回收由激振器震荡散热测试箱体所产生的向下的压力。
所述压力回收装置包括压电装置、压力传杆、第一压力接收板、第二压力接收板和回位弹簧,所述压电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内,所述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电能收集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内,且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位于所述压电装置上方,所述压力传杆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相连,所述压力传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的顶端与所述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固定相连,所述回位弹簧套接在所述压力传杆的外侧。
所述电能收集组件包括整流器和电池,所述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整流器相连,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电池相连,所述整流器和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内。
所述激振器的数量为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天津动核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天津动核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1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绝缘耐高温散热膜
- 下一篇:具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