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柱下护板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5838.9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66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桂衍旭;刘金阳;单显宁;彭景辉;赵静;刘晨;王一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下护 板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柱下护板结构及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A柱下护板结构包括: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包括开启手柄和底座,开启手柄可拆卸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固定于车身上,且底座上朝向开启手柄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上开设有紧固件安装孔;A柱下护板,A柱下护板上开设有定位孔供导向柱穿过;紧固件,紧固件能够穿过定位孔与紧固件安装孔设置,以实现A柱下护板与底座之间的固定。通过该A柱下护板结构能够有效保证A柱下护板与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的底座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使得结构美观,并避免开启手柄与A柱下护板之间发生干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柱下护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中,A柱下护板与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中底座之间的配合结构一般如下设置:第一种,A柱下护板和底座均固定在车身上,但A柱下护板与底座无固定关系;第二种,A柱下护板开过孔进而固定在底座。
但以上结构均存在问题:对于第一种结构,由于A柱下护板与底座间相对位置不确定,易造成A柱下护板与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中开启手柄的间隙面差不可控,出现外观问题(即不美观)或开启手柄与A柱下护板干涉问题;对于第二种结构,由于无法保证A柱下护板开孔与底座固定孔同心,所以A柱下护板与底座间的相对位置也可能出现较大偏差,同样易出现外观问题或开启手柄与A柱下护板干涉问题。
基于此,亟需一种A柱下护板结构及车辆,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柱下护板结构及车辆,能够有效保证A柱下护板与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的底座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使结构美观,并避免开启手柄与A柱下护板之间发生干涉。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A柱下护板结构,包括:
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包括开启手柄和底座,所述开启手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固定于车身上,且所述底座上朝向所述开启手柄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紧固件安装孔;
A柱下护板,所述A柱下护板上开设有定位孔,以供所述导向柱穿过;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紧固件安装孔设置,以实现所述A柱下护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固定。
可选地,所述导向柱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形成有锥形导向面。
可选地,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被配置为在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定位孔后与所述A柱下护板抵接,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A柱下护板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罩开启手柄机构还包括拉丝和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同时与所述开启手柄和所述拉丝固定连接,所述开启手柄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拉扯所述拉丝。
可选地,所述A柱下护板上正对所述转轴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
可选地,所述开启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滑槽;
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转轴外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A柱下护板包括纵向设置的A柱下护板主体和横向设置的门槛护板,所述A柱下护板主体与所述门槛护板一体化连接,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A柱下护板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A柱下护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5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