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3872.9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韦金友;马国淞;徐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辰星(苏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22 | 分类号: | B65B35/22;B65B35/16;B65B57/14;B65B61/26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物一码 软包装 食品 装箱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包括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线、第二滚筒线和连接第一滚筒线、第二滚筒线的纸箱定位线;所述第一滚筒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输送软包装食品的食品输送线,所述食品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定位软包装食品的位置信息的CCD单元和用于抓取软包装食品的并联机器人,所述第一滚筒线远离纸箱定位线的一侧设置有喷码机。本实用新型通过CCD单元将软包装食品的位置反馈给并联机器人,避免使用多个并联机器人造成混乱又能快速抓取软包装食品放入纸箱中,第一滚筒线远离纸箱定位线的一侧设置有喷码机,在纸箱装满软包装食品后对纸箱进行喷码,便于软包装食品的后续问题追踪检查,有效保障软包装食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后段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工厂产品质量,做好产品有问题追踪检查,工厂生产时需要将二维码信息写到纸箱中。目前食品装箱中,软包装食品是食品包装中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装箱中给袋子包装机的生产速度大于并联机器人的装箱速度,为了满足装箱效率,通常会使用二台或多台并联机器人装箱,以免产生大量冗余,这样装箱后产品混杂在一起,不能分辨出每个纸箱中装入产品的二维码信息,导致后续无法有效追溯产品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便于分辨软包装食品的二维码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线、第二滚筒线和连接第一滚筒线、第二滚筒线的纸箱定位线;所述第一滚筒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输送软包装食品的食品输送线,所述食品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定位软包装食品的位置信息的CCD单元和用于抓取软包装食品的并联机器人,所述第一滚筒线远离纸箱定位线的一侧设置有喷码机。
优选的是,所述纸箱定位线靠近第一滚筒线的一侧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由一顶升气缸驱动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纸箱定位线靠近第二滚筒线的一侧设置有防滑输送带。
优选的是,所述纸箱定位线的两侧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输送方向与纸箱定位线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皮带上设置有挡块。
优选的是,所述CCD单元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设置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下方两侧设置有灯管。
优选的是,包括机架,所述并联机器人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机架的四周设置有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滚筒线、第二滚筒线和连接第一滚筒线、第二滚筒线的纸箱定位线,第一滚筒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输送软包装食品的食品输送线,食品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定位软包装食品的位置信息的CCD单元和用于抓取软包装食品的并联机器人,通过CCD单元将软包装食品的位置反馈给并联机器人,避免使用多个并联机器人造成混乱又能快速抓取软包装食品放入纸箱中,第一滚筒线远离纸箱定位线的一侧设置有喷码机,在纸箱装满软包装食品后对纸箱进行喷码,便于软包装食品的后续问题追踪检查,有效保障软包装食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隐藏机架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隐藏并联机器人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物一码软包装食品装箱机构的纸箱定位线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辰星(苏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辰星(苏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3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