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驾驶线控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93757.X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1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芳;宋伟;嵇书仿;朱晓;陶鹤鸣;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0T13/66;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180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驾驶 底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驾驶线控底盘,在线控转向系统中,添加助力电动机,替代了传统的整车方向盘,实现自动驾驶,同时在线控转向系统中添加转向助力泵,协助转向管柱带动转向器运转,避免单线控转向引起的转向保险丝或转向电机烧坏;在线控制动系统中,添加柱塞泵,替代了传统的脚踩制动踏板,柱塞泵通过油管连接至制动器总成,柱塞泵控制油管内的油压,实现对制动器总成的控制,同时油管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反馈当前整车的制动压力,VCU根据目标制动压力和当前整车制动压力,对整车制动进行精准控制;在电子驻车系统中,驻车电子控制单元根据VCU发送的驻车命令,对整车进行驻车或启动,保障了整车运行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驾驶线控底盘。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通常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及底盘附件等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车辆的舒适性,智能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市场对局部封闭特定场所下提供观光与接驳服务的巴士需求量较大,此类巴士多应用于度假村、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大学园区等场景。现有线控底盘多集中在乘用车领域,由于技术路线与乘用车有差异,因乘用车总质量比较低,可以不借助液压辅助助力系统即可实现电控转向,或者电机直接控制制动器就可以实现行车制动,商用车转向系统如果采用此方案,会导致转向保险丝乃至电机会出现过载烧坏现象,商用车的制动力也无法保证。并且商用车体量较小,目前商用车领域采用线控底盘的技术较少。针对商用车采用线控系统转向保险丝乃至电机会出现过载烧坏现象,本方案在纯电控转向基础上开发了电液复合线控转向系统,借助液压助力系统以保证电机输出力矩满足载荷的需求,针对制动力不足制动距离过长现象,加装了电机柱塞泵和液压制动组合实现制动力满足载荷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驾驶线控底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线控底盘,包括底盘本体、电池和整车控制器,还包括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和电子驻车系统,所述线控转向系统包括助力电动机和转向管柱,所述助力电动机与电池和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助力电动机固定连接至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下端设置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下端设置有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器与转向横拉杆通过齿轮齿条传动连接,所述转向器与底盘本体固定连接,助力电机替代传统商用车的方向盘,在线控电子控制单元和整车控制器VCU的控制下,实现自动驾驶;
所述线控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压力调节器、柱塞泵和制动器总成,所述制动压力调节器与电池和整车控制器VCU电性连接,所述制动压力调节器与柱塞泵电性连接,所述柱塞泵通过油管连接至制动油罐,所述柱塞泵与制动器总成通过制动液压油管连接;
所述电子驻车系统包括电子驻车执行器,所述电子驻车执行器与底盘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电子驻车执行器与整车控制器VCU电性连接,所述电子驻车执行器通过驻车拉丝与制动器总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控转向系统中,还包括转向油罐和转向助力泵,所述转向油罐通过转向低压油管连接至转向助力泵,所述转向助力泵通过转向高压油管连接至转向器,转向助力泵通过高压油管驱动转向器,辅助带动整车转向,避免了转向保险丝或电机过载烧坏。
进一步的,所述线控制动系统中,所述制动液压油管管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制动压力调节器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整车控制器VCU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反馈整车当前的制动压力,制动电子控制单元与整车控制器VCU综合目标制动压力和当前整车制动压力,驱动柱塞泵,对制动器总成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线控转向系统中,所述助力电动机通过蜗轮蜗杆连接至转向器。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本体还包括车轮,所述车轮内侧设置有节臂,所述转向横拉杆与节臂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93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窑炉双通道燃烧器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