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09705.7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宏轩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18;B32B27/22;B32B27/28;B32B27/30;B32B27/32;B32B27/38;B32B27/00;B32B3/08;B32B3/30;B61D17/0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戚秋鹏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复合材料 一次 成型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外侧设有防护框构件,所述轨道车壳本体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所述第一耐腐蚀层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磨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的第一耐腐蚀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的抗冲击层以及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高温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
背景技术
轨道车,常用名称为电动平车,又称轨道平车、电动平板车、轨道平车、轨道平板车、电平车、台车、过跨车、地爬车等,是一种厂内有轨电动运输车辆,首先它是电动车辆,在电动驱动下自动运行,其次它是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需要在地面上铺设轨道,轨道一般为工字型面接触道轨;车体无方向控制装置只有前进后退方向(即使转弯也城靠轨道转弯),此种车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大、不怕脏不怕砸、维护容易、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其方便、壮实、经济、实用、易清理等诸多优点,成为企业厂房内部及厂房与厂房之间短距离定点频繁运载重物的首选运输工具。
但是现有的企业厂房的运输轨道车的车壳其结构一般为了便于在冲床、压力机上生产和便于装卸模具、便于取零件,故将一个部件分解成多个零件进行生产,从而必需备有足够数量的设备和工装后,才能够进行复杂过程的生产,而且其支撑强度较差,适用性低。
因此,发明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通过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磨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的第一耐腐蚀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的抗冲击层以及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高温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通过内腔室内的多个呈并排等距设置的第一支撑柱以及多个呈并列等距设置的第二支撑柱,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抗冲击性能和稳定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外侧套设有防护框构件,且所述轨道车壳本体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的外壁与防护框构件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所述第一耐腐蚀层远离第一耐磨防护层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的底部开设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内壁两端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多个第一支撑柱呈并排等距设置,且所述内腔室的内壁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柱,多个第二支撑柱呈并列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柱均依次贯穿每个第一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壳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连接有车轮固定件,每个车轮固定件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通孔。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顶部一端连接有安装插座。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四个顶角处均连接有第一圆角,且所述防护框构件的四个顶角处均连接有第二圆角,每个第一圆角的外壁均与对应第二圆角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且所述第一耐腐蚀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抗冲击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且所述第一耐高温层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护框构件包括有第二耐磨防护层,所述第二耐磨防护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二耐腐蚀层,所述第二耐腐蚀层远离第二耐磨防护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耐高温层,所述第二耐磨防护层与第一耐磨防护层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宏轩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宏轩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9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治疗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轧辊加工精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