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的减震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17732.9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9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贾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捷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64 | 分类号: | B60L50/64;H01M50/242;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电 模组 减震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减震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的减震组件,包括外壳主体、内防护罩、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内防护罩设置在外壳主体的内腔,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均活动安装在内防护罩的内部;外壳主体的内壁边沿处均设置有滑轨,内防护罩的外壁边沿处均设置有滑槽,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连接转轴、液压阻尼轴、阻尼气缸外管和阻尼气缸内管,阻尼气缸内管固定嵌套在阻尼气缸外管的内腔壁面,液压阻尼轴对称安装在阻尼气缸外管的两端,第二减震组件包括载物板、减震弹簧和导向柱,减震弹簧固定连接至载物板的底部,导向柱固定安装在内防护罩的内部底面。本实用新型不仅减震缓冲能力较强,而且安全防护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的减震组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提倡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应付环保和石油危机需要,减少或放弃燃烧传统的汽油或柴油驱动内燃机的现时主流车型。
动力电池的制造经历电池材料、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四步环节。电池材料(materials)是动力电池材料选用高标准特种材料,如锂离子电池需要表面处理的正负极材料、阻燃电解液、高自阻断隔膜、及各种添加剂,材料经过严格评价和筛选过程以保证均匀一致性。电芯(cell)是通过标准化工艺将电池材料、防护外壳等封装制得电芯。电池模组(module)是通过严格筛选将一致性好的电芯按照精密设计组装成为模块化的电池模组,并加装单体电池监控与管理装置。电池包(pack)是加装电池组管理系统、电池支撑与防护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充放电转换接驳装置等,将电池模组按需求组装成电池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演变,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尖级水准,人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关注于安全性和舒适度,然而现有的部分汽车电池模组在安装使用时依旧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部分传统的汽车用电池模组不仅在安装上防护不到位,使用中容易受到剐蹭损毁,而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易颠簸震荡,安全性较低,带来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的减震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部分传统的汽车用电池模组不仅在安装上防护不到位,使用中容易受到剐蹭损毁,而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易颠簸震荡,安全性较低,带来财产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的减震组件,包括外壳主体、内防护罩、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内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腔,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均活动安装在所述内防护罩的内部;
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边沿处均设置有滑轨,所述内防护罩的外壁边沿处均设置有滑槽,且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相互吻合匹配,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面通过其上设有的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盖板,且所述盖板的底面铺设有绝缘防护层;
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连接转轴、液压阻尼轴、阻尼气缸外管和阻尼气缸内管,所述阻尼气缸内管固定嵌套在所述阻尼气缸外管的内腔壁面,所述液压阻尼轴的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轴承贯穿延伸至所述阻尼气缸内管,且所述轴承固定夹设在所述阻尼气缸外管和阻尼气缸内管之间,所述液压阻尼轴对称安装在所述阻尼气缸外管的两端,且所述液压阻尼轴之间通过顶端设有的活塞活动连接有阻尼弹簧,且所述阻尼弹簧设置在所述阻尼气缸内管内腔中,所述液压阻尼轴远离所述阻尼气缸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转轴;
第二减震组件包括载物板、减震弹簧和导向柱,所述减震弹簧具有多个,均固定连接至所述载物板的底部,所述导向柱具有多个,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防护罩的内部底面,且所述减震弹簧活动套接在所述导向柱的外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捷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捷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17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糖尿病检测标志物的检测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子热流道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