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9169.X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6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郝利君;李洪;李雅君;赵一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太原中正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6 | 代理人: | 焦进宇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叠合 板密拼 加强 结构 | ||
1.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板底板(1)、现浇层(2)和多根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相邻的叠合板底板(1)之间留有拼接缝(4),所述叠合板底板(1)的两侧均开有多个预留槽(5);
所述叠合板底板(1)内预埋有多个底板底筋(6)和多个底板分布筋(7),底板底筋(6)平行于预留槽(5)布置,多个底板底筋(6)等距间隔布置,底板底筋(6)与底板分布筋(7)垂直布置,多个底板分布筋(7)等距间隔布置,底板底筋(6)与底板分布筋(7)组成网状结构;
所述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的两端顶部均焊接有补锚短筋(8),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的一端预埋在一侧叠合板底板(1)的预留槽(5)内,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穿过拼接缝(4)后,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的另一端预埋在另一侧叠合板底板(1)的预留槽(5)内;
现浇层(2)置于叠合板底板(1)的上部,现浇层(2)内预埋有现浇层面筋(9)和现浇层分布筋(10),现浇层面筋(9)与现浇层分布筋(10)垂直布置;
所述底板底筋(6)上固定有多个桁架筋(11),现浇层面筋(9)固定在多个桁架筋(11)的顶部;
置于最外侧的叠合板底板(1)通过梁端支座(12)支撑,所述现浇层面筋(9)延伸至最外侧现浇层(2)的外部,现浇层面筋(9)延伸至外部的端头向下弯折90°形成弯锚(13),弯锚(13)置于梁端支座(12)内,弯锚(13)延伸至梁端支座(12)内的横向长度大于梁端支座(12)宽度的1/2;
置于最外侧叠合板底板(1)边缘上的预留槽(5)内预埋有单向附加预应力钢筋(14),单向附加预应力钢筋(14)的一端顶部焊接有补锚短筋(8)并置于边缘上的预留槽(5)内,单向附加预应力钢筋(14)的另一端延伸至梁端支座(12)内,单向附加预应力钢筋(14)延伸至梁端支座(12)内的横向长度大于梁端支座(12)宽度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底板上同一侧的多个预留槽(5)等距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分布筋(7)置于底板底筋(6)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分布筋(10)置于现浇层面筋(9)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置于所述拼接缝(4)一侧的叠合板底板(1)顶端开有上切角(15),置于所述拼接缝(4)一侧的叠合板底板(1)底端开有下切角(16),下切角(16)的角度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的直径不小于底板底筋(6)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缝(4)的宽度为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锚短筋(8)的直径不小于双向附加预应力钢筋(3)的直径,所述补锚短筋(8)的长度不大于22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叠合板底板(1)上的相邻预留槽(5)之间相隔300mm-5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叠合板底板(1)上的两侧预留槽(5)交错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916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柔性基板的液位传感器的感应电容
- 下一篇:一种立式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