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信息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7188.7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4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利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B60P3/0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养护 应急 抢险 信息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顶面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脚、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运输车顶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安装脚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运输车顶面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且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转动连接,进而形成平面连杆机构,通过液压缸伸缩,进而使安装板进行上下运动,且始终与运输车的顶面相平行,进而可以增大调节范围,保证图像采集部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对于公路建设中的关键工程施工、公路应急抢险的监控传统方式是采用在建设地点及公路沿线安装固定摄像机,通过有线传输摄像信息,使公路管理者在远程的室内进行关键工程施工的监督及管理、抢险现场的指挥、监控,现有处理装置一般采用车载进行信息采集,在解决施工现场信号传输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处理装置图像采集部分虽然能够进行升降,但是调节高度范围较小,而且整体高度也较高,在调节高度的过程中会影响图像采集部分的稳定性,并且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信息处理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顶面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脚、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运输车顶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所述第一安装脚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脚,所述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形状均为凹字形;
所述第一支撑柱外表面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支撑柱底面的一侧与第二安装脚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柱外表面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连接杆外表面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面的中部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外表面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外表面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柱外表面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杆外表面的顶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脚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脚的尺寸,所述第一安装脚通过焊接方式与运输车的顶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结构与第三支撑柱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柱与运输车的顶面垂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与支撑杆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结构与第四支撑柱结构相同,且均其长度均大于第一支撑柱的长度,所述第二支撑柱与运输车的顶面垂直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与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平行放置。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顶面与第二连接杆的顶面相平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信息处理装置,通过在运输车顶面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且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转动连接,进而形成平面连杆机构,通过液压缸伸缩,进而使安装板进行上下运动,且始终与运输车的顶面相平行,进而可以增大调节范围,保证图像采集部分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利,未经张万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7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置有咪头的耳机壳体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混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