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人漂移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1028.X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19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继;何钦波;文福元;颜品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道恒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21/11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泰六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86 | 代理人: | 张立刚 |
地址: | 610101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人 漂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人漂移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转向系统、发动机、换挡机构和制动系统,所述车架为钢管式组合车架,所述车架的外侧安装有车身外覆盖件,所述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悬架和后悬架分别与车架前后部相连,所述转向系统通过转向拉杆与制动系统的转向节连接,所述发动机设置于车架中部并通过链条驱动系统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后车轮,所述换挡机构通过发动机端换挡臂与发动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漂移车不仅克服了现有自制漂移车辆所存在的品质、安全差以及改装漂移车工期长、成本高等不足,可以实现车辆在铺装路面、平整度较好的非铺装路的驾驶,能够安全可靠实现漂移功能,且具备丰富驾驶乐趣的专业漂移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公路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人漂移车。
背景技术
漂移运动作为一种驾驶乐趣,是车手以过度转向的方式令车子侧滑行走,漂移主要用在表演或是路况变化较大的赛车活动。目前国内用来体验漂移运动的车辆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自制或低端技术制造,如ATV(All Terrain Vehicle)和UTV(UtilityVehicle),品质、安全等方面较差,缺少完善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国外引入或民用车非法改装,改装漂移车工期长,成本高,改装对车辆自身造成风险。为此,有必要开发一款小型单人漂移车,以便能实现在铺装路面、平整度较好的非铺装路的驾驶及漂移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体验漂移运动的车辆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单人漂移车,该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实现漂移功能,且具备丰富驾驶乐趣的专业漂移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人漂移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转向系统、发动机、换挡机构和制动系统,所述车架为钢管式组合车架,所述车架的外侧安装有车身外覆盖件,所述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悬架和后悬架分别与车架前后部相连,所述转向系统通过转向拉杆与制动系统的转向节连接,所述发动机设置于车架中部并通过链条驱动系统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后车轮,所述换挡机构通过发动机端换挡臂与发动机连接实现档位切换,所述制动系统用于对车轮提供制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的漂移车采用了钢管式组合车架、发动机中置、后轴链条驱动、前双叉臂悬架,后双叉臂悬架,横置减震系统布置的单座式车辆,不仅克服了现有自制漂移车辆所存在的品质、安全差以及改装漂移车工期长、成本高等不足,可以实现车辆在铺装路面、平整度较好的非铺装路的驾驶,能够安全可靠实现漂移功能,且具备丰富驾驶乐趣的专业漂移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包括钢管式结构的主体车架,所述主体车架下侧固定设置地板总成,所述主体车架的前部设有前舱副车架,所述主体车架的后部设有发动机舱副车架和尾部支撑副车架,所述主体车架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侧翼副车架和右侧翼副车架,所述前舱副车架、发动机舱副车架、尾部支撑副车架、左侧翼副车架和右侧翼副车架均为钢管式结构且与所述主体车架为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将各副车架与主体车架可拆卸式连接,可以实现安装便利,提高车架装配精度,有利于车架与车身外覆盖件精度匹配,同时各副车架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能量,保证碰撞时主体车架以及内部零件以及人体的安全性,在满足较高性能的同时实现结构轻量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地板总成包括三踏板安装地板、驾驶员脚部支撑地板、座椅安装地板、动力总成安装地板和传动轴齿轮座安装地板。该地板总成主要用于对主体车架下侧进行封闭,使其形成用于安装车架内部零件的支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排气系统、座椅、三踏板组件和油箱,所述排气系统设于车架上并与发动机排气端相连,以降低发动机的噪音和排放的污染物,所述座椅安装在车架上为驾驶员提供乘坐功能,所述油箱安装在车架上,并通过输油管路连接到发动机燃油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三踏板组件包括离合踏板、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所述离合踏板用于控制离合器工作,所述制动踏板用于控制车辆制动力,所述油门踏板用于控制发动机给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道恒车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道恒车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1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钢管车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提高增白剂分散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