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组合灯光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7488.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烈;张超;袁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30 | 分类号: | F21S43/30;F21S43/20;F21V17/16;F21S43/14;F21W103/10;F21W103/20;F21W103/35;F21W103/45;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组合 灯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组合灯光源模组,包括饰圈、反射镜、折射层、灯板以及固定卡扣,所述反射镜包括刹车灯反射镜、转向灯反射镜以及位置灯反射镜,所述灯板包括刹车灯灯板、转向灯灯板以及若干位置灯灯板,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饰圈连接,所述刹车灯灯板、转向灯灯板以及若干位置灯灯板均通过所述固定卡扣安装在各自对应的反射镜上。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该模组发光强度高,寿命长,散热需求小,附带备用灯珠;集位置灯、刹车灯、转向灯信号灯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可根据不同的造型调整布局方式,可实现模块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解决了现有车后灯存在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以及观察尾灯时局部过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组合灯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汽车尾灯一般主要作为信号灯来使用,用于提示后方驾驶员前方车辆的位置、转向、刹车等相关行驶信息。尾灯一般包含位置灯、刹车灯、转向灯、倒车灯等功能,这些灯具以独立方式安装于整车上,其光源主要采用卤素灯泡、LED模组等。
目前,市场上汽车尾灯所采用的光源主要以卤素灯泡为主,卤素灯泡功率较大,点亮相应时间较长,光线较为昏暗,而且灯泡体积大,发热量大,对散热要求很高,导致灯具所需空间大,对材料的耐热性能要求较高。
现在常见的汽车尾灯位置灯、刹车灯、转向灯分开安装,存在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的技术问题,而且现有技术中,由于发光体直射,存在观察尾灯时局部过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CN205498747U公开了汽车LED 光源后组合灯总成,包括转向灯和刹车灯,所述的转向灯包括转向灯壳和转向灯罩,转向灯壳中设置转向灯珠,所述的刹车灯包括刹车灯壳和刹车灯罩,刹车灯壳中设置刹车灯珠和倒车灯珠,所述的转向灯壳中设置转向反光碗,转向反光碗的外缘设置转向LED 加亮灯带,所述的刹车灯壳中设置刹车反光碗,刹车反光碗上设置刹车LED 加亮灯带,所述倒车灯珠的周缘设置倒车LED 加亮灯带。该方案加装了LED 加亮灯带后,点亮光线明亮,能耗小,发光效果好。特别对于夜间倒车来说,能够更清晰地提高视觉效果,保证行车安全。但该实用新型仍然采用倒车灯、转向灯和刹车灯分开安装的方案,没有解决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以及观察尾灯时局部过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车后灯存在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以及观察尾灯时局部过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组合灯光源模组,包括饰圈、反射镜、折射层、灯板以及固定卡扣,所述反射镜包括刹车灯反射镜、转向灯反射镜以及位置灯反射镜,所述灯板包括刹车灯灯板、转向灯灯板以及若干位置灯灯板,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饰圈连接,所述刹车灯灯板、转向灯灯板以及若干位置灯灯板均通过所述固定卡扣安装在各自对应的反射镜上,所述转向灯反射镜安装在车灯底部,所述刹车灯反射镜安装在车灯中部,所述位置灯反射镜沿所述刹车灯反射镜上下、左、右四周安装,所述折射层安装在所述饰圈上,所述折射层的光轴竖直向下。所述饰圈固定所述折射层并将其他部件封装在汽车尾部的车后灯安装槽内,所述折射层将车灯内的灯光折射后再均匀射出,保证车灯灯板上的灯珠不会直接被看到,防止出现局部过亮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位置灯对应的折射层为红色半透明。该优选方案使位置灯光变为红色,更为醒目。
作为优选,所述刹车灯对应的折射层为白色透明。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卡扣设有卡接头,所述饰圈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头匹配的卡槽。所述固定卡扣依靠自身弹性固定所述反射镜、饰圈以及折射层,本优选方案使得汽车后车灯更换或维修时可以便捷的拆分。不必像传统的螺丝或者焊接一样费力拆开。
作为优选,还包括线束,所述线束连接所述灯板以及车载驱动电路。所述车载驱动电路属于现有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整车控制器对灯光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74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吸顶安装的便捷结构
- 下一篇:电磁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