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致调光器件及多层调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9047.5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1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明;徐春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G02F1/153;G02F1/15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肖兴坤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器件 多层 | ||
1.一种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至少一基板(1);
设于至少一基板(1)的至少一侧面上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在通电后产生电场或电流的至少一对电极(2);
覆盖在电极(2)上和/或分散于电极(2)周围并适于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以调光的电活性材料(3);
所述电极(2)包括电极配合部(21);
一对电极分别为相互分隔开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电极配合部(21)沿一方向相互交替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调光材料为电场驱动型液晶、电流驱动型电致调光材料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为包括至少一层薄板或薄膜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由高分子材料、玻璃材料、陶瓷材料、硅材料、碳素材料和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2)为固定在基板(1)侧面上的导电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2)由金属、金属合金、导电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碳素材料、导电无机化合物、导电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电极配合部(21)近边缘间的加权距离h小于1厘米,但大于100纳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配合部(21)在延伸方向上的加权宽度W小于20厘米,但大于1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配合部(21)为线条状结构;
或者是所述电极配合部(21)为由线条(21b)和平面构成的交替连接结构;
或者是部分电极配合部(21)为线条状结构,部分电极配合部(21)为由线条(21b)和平面构成的交替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为多边形部(21a),并且在相邻排的两电极(2)中,其中一电极(2)的多边形部(21a)或线条(21b)和另外一电极(2)的线条(21b)或多边形部(21a)正对配合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排的两电极(2)中,其中一电极(2)的电极配合部(21)中的平面为多边形部(21a),另外一电极(2)的电极配合部(21)为折线部(21c)和直线部(21d)依次交替连接的线条状结构,并且折线部(21c)与多边形部(21a)的边缘相匹配设置,折线部(21c)与所述多边形部(21a)正对设置,线条(21b)和直线部(21d)正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2)还包括与电极配合部(21)电性连接的导电连接部(2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调光的调光范围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微波、雷达波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适于密封所述电活性材料(3)的密封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90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