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07665.X | 申请日: | 202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4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智萃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64 | 分类号: | B60L50/64;B60L58/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阻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箱体,箱体的顶端嵌入设置有顶盖,支撑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防护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和第二缓冲柱,支撑底座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底板,缓冲底板的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一缓冲柱。通过在箱体和防护侧板之间横向嵌入设置第二缓冲柱,有效的对外力进行缓冲,从而避免电池组受到外力影响导致破损燃烧,通过第一缓冲柱对箱体进行支撑,通过电池仓对电池组进行安装放置,表面设置的开槽利于电池进行散热,而电池产生的热量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散热口向外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产业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发展的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动汽车的未来。现在的电池箱放置在车上不具有减震性能,使电池箱内部的元件损坏,电池箱损坏后不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正常使用,缩短了电池箱的寿命,而且在工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不及时热传递给外部,就会减少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严重的甚至会烧毁蓄电池。
同时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箱组成大多为金属材质的单一结构,主要因为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热量,此金属材质的单一结构利于电池散热,使电池在适宜温度下工作,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但此种结构电池只适应于环境较为温暖的地区,电池的使用环境为 -20度至50度范围内,若冬季环境温度低于-20度将不利于电池的工作,并将大大降低电池系统的容量和使用寿命。另外此结构的动力电池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有一定的温差,例如靠近电池箱外壁的部分散热快,电池温度相对较低,而电池箱中处于内部的电池其散热将会受阻,电池温度相对较高,温差的产生将不利于电池系统的稳定,对电池的使用造成一定危害。最重要的是电池使用过程中若发生燃烧事故,箱体温度会上升,高导热的金属材质发热将引发周边易燃易爆物的燃烧甚至爆炸,给人身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箱体,箱体的顶端嵌入设置有顶盖,支撑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防护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和第二缓冲柱,支撑底座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底板,缓冲底板的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一缓冲柱,箱体的内部固定嵌入设置有电池仓和风机,箱体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口,箱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散热腔,散热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防护侧板嵌入在支撑底座的外侧顶端,且防护侧板同时在顶盖的顶端铺设,防护侧板设置三块,对箱体的外侧进行包围设置,且防护侧板设置为厚度1cm-2cm之间的高密度阻燃塑胶板。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头固定套接在第二缓冲柱两端,且连接头螺旋嵌入在防护侧板内侧和箱体外侧。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缓冲柱横向设置多个。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缓冲柱竖向设置,顶端同时嵌入在箱体的底面。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热口开设在箱体的顶端两侧,电池仓在箱体内部竖向设置三组,且电池仓表面开设开槽。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风机位于电池仓的外侧两边。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热腔位于电池仓上方,且散热腔的底部表面均匀分布呈弧形内凹开设的通槽。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均竖向设置,呈横向分布在散热腔中,且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导热层同时位于散热口的下方位置,且第二导热层呈向上倾斜突出设置。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智萃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智萃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7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