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循迹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42115.1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5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宏;林立基;黄子博;陈宽广;曹宇燕;张维;蔡文冯;林宏荣;陈锡坚;陈佑佑;房毅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B60L53/66;B60L53/3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移动 电动汽车 充电 桩循迹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循迹机器人,包括轮式循迹机器人、充电桩、机械手和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桩安装在轮式循迹机器人上,机械手安装在充电桩上,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机械手的端部,所述机械手的端部还设有用于识别电动汽车充电插口环形识别圈的摄像头,所述轮式循迹机器人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本体、两个驱动轮和一个万向轮,本体上设有驱动组件、主控制器、定位装置、循迹传感器和电源,主控制器与驱动组件、工位传感器、循迹传感器和电源连接,所述地面上设有轨迹,所述运输车沿轨迹行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循迹机器人。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传统汽车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各国政府、汽车制造商、能源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其中以纯电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超过500km,加之对电动汽车的鼓励等利好因素,预测电动汽车的应用会逐渐普及。家用电动汽车多在白天行驶且每日的行驶里程不高,电动汽车的晚间充电需求会非常普遍。当前普遍采用的是位置固定充电桩设计方案,既电动汽车找充电桩,这样每台电动汽车对应需要一台充电桩,建设成本极高,充电桩不用的时候也会造成极大浪费。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将大规模接入电网充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配电网和微网层面。为了提高供电系统效率,我国已逐步开始实施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电价阶梯计费,峰、谷之间的价差有的达50%以上。利用23:00~次日7:00这个长达8小时的低谷时段为电动汽车充电,不仅可以为电动汽车用户节约大量的用车成本,也可以提高国家供电系统效率。
当电动汽车电池电量处于10-20%,续航里程剩50-100公里的时候,驾驶者将会产生里程焦虑。这时,电动汽车用户会开始寻找充电桩,并试图将汽车充满电。但是,将电量耗尽之后又充满,对于电池的使用寿命将会极大损害。从电动汽车电池保养的角度,不要等到将汽车电池电量完全耗尽,也不要充满,充电电量达到70%—80%,是最有利电池寿命的。
根据当前产品化的快速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可以在十几分钟到三十分钟内完成70%—80%的充电容量的参数保守估测,8小时的低谷时段可以为15-20辆电动汽车充电。
基于以上因素,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自动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循迹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循迹机器人,能够在用电低谷自动找车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移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循迹机器人,包括轮式循迹机器人、充电桩、机械手和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桩安装在轮式循迹机器人上,机械手安装在充电桩上,所述充电插头设置于机械手的端部,所述机械手的端部还设有用于识别电动汽车充电插口环形识别圈的摄像头,所述轮式循迹机器人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本体、两个驱动轮和一个万向轮,本体上设有驱动组件、主控制器、定位装置、循迹传感器和电源,主控制器与驱动组件、工位传感器、循迹传感器和电源连接,所述地面上设有轨迹,所述运输车沿轨迹行走。其中,轮式循迹机器人搭载充电桩、机械手和充电插头在预定的轨迹上运输,实现给电动汽车充电,如需改变行驶轨迹,只需重新设计地面的轨迹,操作简便,两个驱动轮和一个万向轮的设计能够提高运输车转向的灵活性,简化转向结构设计。
所述驱动轮位于本体后部的两侧,所述万向轮位于本体前部的中心位置。
所述运输车还包括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位于本体前部的两侧,所述支撑轮为悬空设计。其中,支撑轮用于运输车转弯时提供支撑,防止运输车侧翻。
所述本体上还设有障碍检测传感器,所述障碍检测传感器采用超声波测距器。主控制器接收超声波测距器的检测信号并处理得到前方障碍距离,判断前进或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2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参多糖纯化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梯人机交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