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42178.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4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张娜;姚伟;卞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陆叶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缓冲 结构 汽车 前防撞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带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杆结构,包括缓冲板、防撞杆,所述缓冲板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防撞杆滑动连接,所述防撞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中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柱,所述第二弹性柱上远离限位部件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缓冲板与防撞杆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撞杆上增加缓冲板来吸收和缓解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防撞杆的防护性,同时减轻了冲击力所带来的惯性对车内人员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带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杆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汽车前防撞杆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护配件,它能够在碰撞的过程中减少车身的变形,同时减轻冲击力对车内人员的伤害,进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但是现有的汽车前防撞杆主要以其坚固性来对抗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缺乏对冲击力的吸收与缓解的能力,使得车内人员直接受到冲击力带来的惯性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缓冲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杆结构,包括缓冲板、防撞杆,所述缓冲板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防撞杆滑动连接,所述防撞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中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柱,所述第二弹性柱上远离限位部件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缓冲板与防撞杆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柱。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采用曲面板。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均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且两者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滑槽延伸出防撞杆的端部,即在防撞杆的端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滑槽的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防撞杆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防撞杆采用强度高的合金钢材质,所述缓冲板采用强度高的弹性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防撞杆上增加缓冲板来吸收和缓解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防撞杆的防护性,同时减轻了冲击力所带来的惯性对车内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块与滑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板;2、滑块;3、防撞杆;4、第一弹性柱;5、滑槽;6、限位部件;7、第二弹性柱;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21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开采用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洗碗机的自动关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