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执行器液压系统油缸速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82056.0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0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岳;张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锡梅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22 | 分类号: | F15B11/22;F15B11/20;F15B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郝雅洁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执行 液压 系统 速度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执行器液压系统油缸速度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换向阀一和多个支腿油缸,各支腿油缸的进油管路并联连接,并与所述电磁换向阀一供油总管连接,各支腿油缸的回油管路并联连接,并与所述电磁换向阀一的回油总管连接;各支腿油缸的进油和/或回油管路上分别连接有流量补偿阀。本实用新型的各油缸并联连接同一电磁换向阀,根据控制需求,各油缸的进油和/或回油管路上设置流量控制阀,通过设定各流量控制阀的控制流量,可以设定同步动作、顺序动作,实现各油缸同步或顺序动作。控制各油缸动作速度稳定,且不受负载影响,适用于大负载的操控,不受液压泵供油量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缸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执行器液压系统油缸速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机场地勤车辆的支腿油缸(或板簧油缸)在车辆使用中起稳定整车的作用,防止其和航空器对接服务过程中发生不受控制的位移,对航空器造成接触破坏,或上装工作装置在板簧油缸动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晃动影响安全。因其稳定过程中和航空器有规定范围的距离(最终由上装的对接平台机构消除,但该机构行程有限,一般300~600mm),且稳定后不再动作,所以设计都采用一个电磁阀控制四个或六个油缸动作,对油缸同步性要求不高。但现在随着对车辆驾驶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减震板簧行程设计选用会比较大。在车辆和航空器对接后稳定过程中,若有左右或前后油缸不同步,车辆晃动就比较大,造成上部对接端产生较大的位移,存在和航空器接触的风险。由此,就需要所有支腿油缸同步支起,以保证稳定过程中工作车辆晃动最小。
采用多个电磁阀分别控制各油缸,如有一个电磁阀控制失效,会造成车辆向一面大幅倾斜,因此电路故障时风险较大;因此,采用一个电磁阀控制方式更为可靠,采用一个电磁阀控制,需要在电磁阀后面增加控制各油缸同步控制或顺序控制的液压元件。
现有技术中,一个电磁阀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种较为可行的控制方式,以四个支腿控制同步为例:
1)同步阀控制:按支腿数量需要三个同步阀,成本较高且管路安装复杂。
2)节流阀或调速阀:每个支腿安装一个或两个即可。
两种控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方式采用同步阀,一般四个支腿同步就需要三个同步阀(一种或两种规格),由于在紧凑的车辆上占用安装空间较大且管路复杂,一般不采用在超过两个油缸的同步控制上。第二种方式采用节流阀在工作时,不能保证节流口前后的压差不变,所以不能保证流量维持稳定,不适宜用在负载变化较大的场合。采用调速阀在工作时,靠定差减压阀来维持节流阀进出口压力差近于恒定,从而保证其流量不受负载变化影响的流量控制阀。适用于执行元件负载变化大,而且对运动速度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但是调速阀调定速度后,若系统流量增加,则增加部分会溢流浪费掉,即不具备抗流量饱和的功能。且成本较高,不适合多油缸控制。
综上,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控制系统以满足一个电磁阀同步控制支腿油缸、平台提升油缸等,以满足各类机场地勤车辆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多执行器液压系统油缸速度控制系统,可应用于各类机场地勤车,用于控制支腿油缸(或板簧油缸)同步或顺序动作,还可以控制升降油缸同步动作。控制精度高,不会浪费系统流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执行器液压系统油缸速度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换向阀一和多个支腿油缸,各支腿油缸的进油管路并联连接,并与所述电磁换向阀一供油总管连接,各支腿油缸的回油管路并联连接,并与所述电磁换向阀一的回油总管连接;各支腿油缸的进油和/或回油管路上分别连接有流量补偿阀。
所述支腿油缸为活塞缸,活塞缸的进油和回油管路上分别设有流量补偿阀,分别对支腿油缸的进油和回油进行补偿,以分别控制支腿油缸顶升、下降时的速度保持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锡梅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锡梅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2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