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增材制造的双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99549.5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4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恒畅;姜源源;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53 | 分类号: | B29C64/153;B29C64/268;B29C64/393;B33Y10/00;B33Y30/00;B33Y50/02;B22F12/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激光 扫描 拼接 校正 装置 | ||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双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包括由底壳和盒盖形成的盒体,底壳上沿长度方向放置有两个用于分别检测两个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的探测器,以及位于两个探测器之间的至少一个控制模块,盒盖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探测器呈对应关系的用于接收激光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激光器发射的红光以实现粗校准的第二个通孔,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在一条直线上,第一通孔内设有用于衰减激光能量的镜片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双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可对双激光扫描拼接进行校正,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避免大量人工操作而引入的误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物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双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简称AM)是一项具有数字化制造、高度柔性和适应性、直接CAD模型驱动、快速、材料类型丰富多样等鲜明特点的先进制造技术,由于其不受零件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不需要任何的工装模具,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作为增材制造技术之一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其近年来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其主要工艺是:送粉装置将一定量粉末送至工作台面,铺粉辊筒将一层粉末材料平铺在机构已成型零件的上表面,加热装置将粉末加热至设定的温度,振镜系统控制激光器按照该层的截面轮廓对实心部分粉末层进行扫描,使粉末熔化并与下面已成型的部分实现粘接;当一层截面烧结完后,工作台下降一个层的厚度,铺粉辊筒又在上面铺上一层均匀密实的粉末,进行新一层截面的扫描烧结,经若干层扫描叠加,直至完成整个制件制造。
传统的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一般采用单个激光器为粉末熔化提供能量,激光器配套相应扫描系统,但由于一个激光器能覆盖的扫描面积有限,无法实现大型零件或小批量零件的持续成型。现阶段,采用多个激光器作为能量源完成零件成型已成为趋势,因此,如何精准实现多个激光对应扫描位置拼合,扩大扫描幅面成为了技术关键。目前,多激光扫描拼接一般采用多个高能激光束在特制校准板上扫描固定位置,经扫描仪扫描并通过模块处理,输出图像文件进行位置比对,通过调整扫描系统实现不同激光对应扫描位置的重合程度来实现。该方法在校正前需经过定位、调平等一系列复杂操作,校正过程中采集信息往往通过人工测量,主观性强,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用于增材制造的双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双激光扫描拼接校正装置,包括由底壳和盒盖形成的盒体,所述底壳上沿长度方向放置有两个用于分别检测两个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的探测器,以及位于两个探测器之间的至少一个控制模块,所述盒盖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探测器呈对应关系的用于接收激光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激光器发射的红光以实现粗校准的第二个通孔,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用于衰减激光能量的镜片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隔套,用于安装在底壳上并嵌入第二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盒体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盒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激光反射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第二通孔用于接收对应激光器发射的红光;或者所述第二通孔为一个,用于接收任一个激光器发射的红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靠近控制模块的侧边开设有一个或两个通孔,用于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沿长度方向的任一端的底部设有弹性定位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探测器为光电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95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高速公路隔离带
- 下一篇:一种手术拉钩放置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