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2637.9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3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洪佳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电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14;H01G4/32;H01G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袁克来 |
地址: | 20142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缓 边缘 场强 畸变 电容器 元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包括元件本体,该元件本体采用上极板、下极板和介质层卷制而成,使得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夹设有所述介质层,该介质层包括若干聚丙烯薄膜,且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为凸极折边结构,位于所述元件本体的最外侧的所述介质层中夹设有两个衬垫,两个所述衬垫分别位于所述元件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使得所述元件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整;所述衬垫包括若干沿所述元件本体的厚度方向叠放的绝缘衬纸。本实用新型在元件本体卷制完成后在其上下表面的最外侧的介质层之间插入衬垫,以弥补其中间位置凹陷的厚度差,使其中间位置与两端表面大致齐平,从而提高元件本体的压紧系数,减缓边缘场强畸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容器元件采用凸极折边式结构,在元件卷制成形后,因凸极折边结构的特点,会出现元件两端厚,而中间薄的现象,该现象可能引发电容器元件因边缘场强畸变而造成的早期损坏。
因此,如何提高电容器元件压紧系数,减缓边缘场强畸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其增设绝缘衬纸,可以使得电容器元件外表面相对平整,进而可以提高电容器元件压紧系数,减缓边缘场强畸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包括元件本体,该元件本体采用上极板、下极板和介质层卷制而成,使得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夹设有所述介质层,该介质层包括若干聚丙烯薄膜,且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为凸极折边结构,位于所述元件本体的最外侧的所述介质层中夹设有两个衬垫,两个所述衬垫分别位于所述元件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使得所述元件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整;所述衬垫包括若干沿所述元件本体的厚度方向叠放的绝缘衬纸。
优选地,所述上极板和下极板均为铝箔材质。
优选地,所述衬垫夹设在位于所述元件本体的最外侧的两个所述聚丙烯薄膜之间。
优选地,所述衬垫的厚度与所述上极板或下极板的折边厚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衬垫位于所述元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介质层包括三张所述聚丙烯薄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元件本体卷制完成后在其上下表面的最外侧的介质层之间插入衬垫,以弥补其中间位置凹陷的厚度差,使其中间位置与两端表面大致齐平,从而提高元件本体的压紧系数,减缓边缘场强畸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减缓边缘场强畸变的电容器元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极板;2-下极板;3-介质层;4-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电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电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2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售卖热毛巾的售卖机
- 下一篇:一种手机用游戏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