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的气密组装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2992.2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1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春;詹义;张含亮;徐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轩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3 | 分类号: | G01M13/003;G01M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梁珺 |
地址: | 21515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空调 压缩机 控制 气密 组装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的气密组装测试装置,包括机箱、多组检测工装、气控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系统,多组检测工装包括阀座气密工装、预调气密工装和设定气密工装,阀座气密工装、预调气密工装和设定气密工装并排设于机箱内的工作台上。阀座气密工装、预调气密工装和设定气密工装用于有效固定夹紧待测阀座或阀件,气控组件向阀座或阀件内注入气体,检测组件对阀座或阀件的进出口流量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气密性检测。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气密性检测,还能够半自动辅助组装,实现检测并组装出合格阀体及管控产品品质的功能,减少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组装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的气密组装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变排量压缩机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变排量压缩机实现供给冷媒功能主要有两个工作过程,一个为吸气过程,另一个为排气过程,吸气过程以及排气过程主要是通过制冷压缩机的斜盘机构角度变化推动活塞往复运动实现,为了实现这两个过程,需要变排量压缩机控制阀(气控阀或电控阀)进行调配。为了保证制冷压缩机能够正常运行,需要保证控制阀的流量及气密性满足要求。目前,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生产中或生产完成后的流量及气密性检测和品质把控依赖于人工测试,检测效率低,同时检测结果精确度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的气密组装测试装置,提高控制阀流量及气密性检测效率,提高检测精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控制阀的气密组装测试装置,包括机箱、多组检测工装、气控组件、检测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多组检测工装包括阀座气密工装、预调气密工装和设定气密工装,所述阀座气密工装、所述预调气密工装和所述设定气密工装并排设于所述机箱内的工作台上。
所述阀座气密工装包括第一检测筒,所述第一检测筒上设有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出气接头,分别用于与待测阀座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接。
所述预调气密工装包括第二检测筒,所述第二检测筒上设有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出气接头,分别用于与待测阀件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接。
所述设定气密工装的结构与所述预调气密工装的结构相同。
所述气控组件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气控组件包括气罐,所述气罐与所述第一进气接头或所述第二进气接头连接,用于向待测阀座或待测阀件内注入气体。
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流量传感器和出口流量检测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气罐与所述第一进气接头或所述第二进气接头连接的气路中,用于测定待测阀座或待测阀件吸入的气体量;所述出口流量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出气接头或所述第二出气接头连接,用于测定待测阀座或待测阀件的出口流量。
所述控制系统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阀座气密工装、所述预调气密工装、所述设定气密工装、所述气控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座气密工装包括第一固定台、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上方。
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压板、第一压头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安装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所述第一压头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底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轩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轩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29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智能监控机柜
- 下一篇:特高压绝缘子生产用新型翻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