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无人驾驶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66241.8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6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世乐(广东)伺服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71;H01M50/242;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3;B60K1/0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尹周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无人驾驶 电池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无人驾驶电池系统,包括箱体和电池本体,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固定,在底板上设有凹槽,在箱体的左侧壁还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还设有过滤装置,在进风口与电池本体之间还安装有风机,在电池本体外侧还设有散热机构,在纳米硅散热板的左侧且处于进风口处设有网格状的通风孔,纳米硅散热板内部还设有散热风道,在纳米硅散热板靠近电池一侧还设有网格状的散热通风板,在箱体右侧还设有便于拆卸安装的固紧机构,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电池本体的缓冲减震效果和稳固性,同时通过散热机构,大大提高了电池本体的散热性能和使用寿命,实现了废热集中再利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无人驾驶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其中市场上主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1.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为了保证蓄电池能够正常的为汽车进行供电,需要对蓄电池进行保护,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将蓄电池安装好后,并没有将蓄电池隔离开,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车内会产生一定的晃动,尤其在路面不太平整的情况,颠簸尤其严重,然后车内的物体就会碰撞到蓄电池,从而导致蓄电池损坏,影响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2.新能源汽车使用一端时间后,需要将蓄电池拆卸下来进行检测,但是现有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都是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车内的,这样拆卸比较麻烦,增加了蓄电池的拆卸难度,从而降低了蓄电池的检测效率;
3.新能源车的电池是大心脏,但是在使用过程也经常会出现电池发热发烫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有时也会出现发热漏电起火的现象,严重影响使用和人身安全,如何合理的对电池进行散热、又能实现废热再利用的现象是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无人驾驶电池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无人驾驶电池本体系统,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内部的电池本体,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箱盖和底板,所述箱体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放置电池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电池本体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冲减震的橡胶垫层,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还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还设有过滤装置;
在所述进风口与电池本体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吹风散热的风机,在所述电池本体外侧还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为倒立的凹型结构,所述散热机构为纳米硅散热板,纳米硅散热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散热性,在所述纳米硅散热板的左侧且处于进风口处设有网格状的通风孔,所述纳米硅散热板内部还设有散热风道,在所述纳米硅散热板靠近电池本体一侧还设有网格状的散热通风板,在纳米硅散热板内行成一个一个的小风道,加速电池本体发热的热量输出,更加均匀和便于热量的集中回收利用,在所述箱体右侧还设有贯通箱盖和散热机构的出风口,在所述箱体右侧还设有便于拆卸安装的固紧机构,所述固紧机构包括用于卡钳固紧电池本体的夹持部、固定块和螺栓,所述固定块与夹持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固定块与螺栓左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箱体右侧壁上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安装有螺母套,螺母套与贯通孔焊接固定,所述螺母套与螺栓匹配安装。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箱盖边缘端的插杆和设置在箱体上的插槽,所述插杆为上端粗下端细的圆台结构,所述插杆与插槽匹配安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杆与插槽均为对称分布的M个,所述M≥2,如此设置,不仅保证了该设备本身的稳固性,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安装和拆卸时间和人力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世乐(广东)伺服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美世乐(广东)伺服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662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电厂用电气柜
- 下一篇:一种开关门装置和售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