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盖壳体浇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70031.6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骆旭鹏;陈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派尔克汽车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0 | 分类号: | B28B3/00;B28B7/00;B28B17/00;B28B1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智联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35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盖 壳体 浇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壳体浇筑模具,包括底座、机箱、下模具、上模具以及水箱,所述底座内部中空并安装有水箱,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机箱,机箱内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相向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多个喷头,固定板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穿过机箱与底座并伸入水箱内,且水箱内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分别与两个输水管连接,所述机箱的底部通过多个支撑柱支撑有下模固定座。该顶盖壳体浇筑模具,能够加速产品成型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够对冷却水循环利用,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且能够顶出成型的产品,避免产品在脱模时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盖壳体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浇铸成形是塑料加工的一种方法,早期的浇铸是在常压下将液态单体或预聚物见聚合物注入模具内,经聚合而固化成型变成与模具内腔形状相同的制品。浇铸成型一般不施加压力,对设备和模具的强度要求不高,对制品尺寸限制较小,制品中内应力也低,但成型后须进行机械加工。目前,在传统浇铸基础上,还派生出了灌注、嵌铸、压力浇铸、旋转浇铸和离心浇铸等方法。
目前,现有的顶盖壳体浇筑模具在进行浇筑制作时,产品成型较慢,影响生产效率,且在浇筑成型后,产品不便于脱模,导致脱模过程中容易对产品造成损伤,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壳体浇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盖壳体浇筑模具,包括底座、机箱、下模具、上模具以及水箱,所述底座内部中空并安装有水箱,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机箱,机箱内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相向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多个喷头,固定板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穿过机箱与底座并伸入水箱内,且水箱内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分别与两个输水管连接;
所述机箱的底部通过多个支撑柱支撑有下模固定座,下模固定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下模具,下模具的上端面对接配合有上模具,且下模具与上模具对接的一侧均开设有供顶盖壳体浇筑成型的对接槽,所述下模具的对接槽下方开设有脱模腔,脱模腔内底部通过多个第二弹簧支撑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上端面固定有多个升降柱,升降柱伸入下模具的对接槽底部并共同支撑有脱模板,且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两侧对称构造有两个抵接柱,抵接柱向下插接于下模具上端面两侧对称开设的适配槽内并抵接有抵接杆,两个抵接杆的下端均伸入脱模腔内并分别固定于升降板的上端面两侧。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中部水平固定有隔板,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口并配合有制冷层,制冷层包括框架以及隔网,框架的中部安装有隔网,隔网的上端面铺设有冰块,且框架的一侧构造有把手并延伸出水箱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机轴下端伸入机箱内并固定有上模固定座,上模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冷却孔,上模固定座的下端面与上模具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且上模固定座的上端面两侧还对称固定有两个导杆,导杆的顶端穿出机箱的上端面并套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端连接有回收管,回收管远离水箱的一端穿入机箱内底部并固定有集水斗,集水斗水平设置于下模固定座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下模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冷却孔,且机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顶盖壳体浇筑模具,得益于水箱、水泵、输水管、喷头以及固定板的配合,可对下模具与上模具均匀喷洒冷却水来进行降温,提高了产品成型效率,并得益于集水斗、回收管以及制冷层的配合,可对冷却废水循环利用,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且得益于升降板、第二弹簧、升降柱、脱模板、抵接杆以及抵接柱的配合,可在取下上模具后,使得脱模板自动将下模具内的成型产品顶出,避免了传统的敲打脱模对产品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派尔克汽车产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派尔克汽车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0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用散热底座
- 下一篇:自动烤羊腿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