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山车辆防碰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74336.4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28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秦孔建;郭魁元;孙文军;窦汝鹏;田晓笛;和福建;武丹丹;刘强;马王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4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车辆 碰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山车辆防碰撞装置,包括控制系统、识别系统、启动系统、保护系统和电源,识别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与启动系统连接,启动系统与识别系统连接,启动系统与保护系统连接,保护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保护系统与电源连接;所控制系统通过识别系统识别车辆位置信息,控制系统处理车辆位置信息并控制启动系统调节保护系统,当两辆或者多辆矿山车辆相对位置特别近,发生碰撞时间为0.1‑0.5s时,启动系统启动保护系统产生防碰撞电磁使的矿山车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所述电源给保护系统供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矿山车辆防碰撞装置能够避免矿山车辆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保护矿山车辆驾驶员,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车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网联矿山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山车辆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矿山领域,由于粉尘、煤渣等颗粒物的影响使得空气中可见度低,这严重影响了矿山车辆驾驶员的视野可见度,尤其是在黑夜的时候,空气中大量的颗粒物使得可视度极低,严重影响驾驶安全性。而目前一些处理的方法只是加大矿场中灯光的数量和亮度,而灯光的增加并不能改变空气中弥漫的颗粒物,因此对于矿山汽车驾驶员视线改变并不明显,且由于矿山汽车往往载重较大,相比于普通车辆矿山汽车其制动距离较长,而矿山道路崎岖不平,交通复杂,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避免矿山用车防碰撞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矿山车辆防碰撞装置,以解决矿山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矿山用车安全性能低,矿山运转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矿山车辆防碰撞装置,包括控制系统、识别系统、启动系统、保护系统和电源,识别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与启动系统连接,启动系统与识别系统,启动系统和保护系统连接,保护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保护系统与电源连接;所控制系统通过识别系统识别车辆位置信息,控制系统处理车辆位置信息并控制启动系统调节保护系统,当两辆或者多辆矿山车辆相对位置特别近,发生碰撞时间为0.1-0.5s时,启动系统启动保护系统产生防碰撞电磁使的矿山车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所述电源给保护系统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与识别系统、启动系统和保护系统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传递通过矿山用车CAN总线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系统由一个毫米波雷达、一个激光雷达、8个车载摄像头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所述车载摄像头均匀安装在矿山车辆四周,四周的每个面各两个车载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安装于矿山车辆驾驶舱前方中部,所述激光雷达安装于矿山车辆驾驶舱顶部最高处,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位于矿山车辆驾驶舱内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综合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车载摄像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边缘计算分析矿山车辆周围信息和判断与其他矿山车辆相对位置、速度和运动方向,所述启动系统与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相连,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到启动系统时,启动系统立刻启动保护系统,并在控制系统发出关闭信号时刻,启动系统切断保护系统的电源,启动系统的反应时间在0.1ms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波长为1~10mm,频段为77GHz,具体坐标满足X取1.5m-2.316m,Y取0mm-50mm,Z取1.85m-4.21m。所述毫米波雷达安装于矿山用车驾驶舱前方中部用于探测前方矿山车辆车速和相对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X为2.103,Y为23mm,Z为2.38m。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雷达具体坐标满足X取2.48m,Y取0.3m,Z取4.2m。通过向矿山车辆发射激光束,然后将接反射回来的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经过计算分析后得到矿山车辆之间相对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摄像头其离地间隙为2.42m。车载摄像头通过采集矿山车辆四周图像信息来识别矿山车辆四周环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74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背切式平板压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