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压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80987.4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沈汉明;梁隆富;何霞;俞土新;赵伟锋;马重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14;B29C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陈敬华 |
地址: | 451162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 成型 模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及上模,上模内设置有浇道,下模和上模相互靠近的表面共同形成有溢胶槽和至少两个型腔,每两个型腔之间设置有浇道,溢胶槽包括进胶溢胶槽、端部溢胶槽和侧部溢胶槽,进胶溢胶槽的位于型腔的一侧设置有溢胶口并通过溢胶口连通浇道和型腔,端部溢胶槽位于型腔的一端且与进胶溢胶槽连通,侧部溢胶槽位于型腔的设置有浇道的另一侧且与端部溢胶槽连通。上述热压成型模具通过浇道将熔融的原料注入相连通的溢胶槽内,并通过溢胶槽将熔融的原料注入型腔内,改变了熔融的原料的流动方向,可避免铁件的变形,且溢胶槽内的废料容易剥落,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材料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内注塑(Insert Molding)是模具设计中常用的结构。现有的橡胶包铁件产品在模具生产过程中,由于模具进胶口充填影响铁件定位,易导致铁件变形,产品装配尺寸不良,模具刀口处毛边不易去除等问题,从而使得生产良率较低,且增加了后续去毛刺的各项成本,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压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热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及上模,所述上模内设置有浇道,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相互靠近的表面共同形成有溢胶槽和至少两个型腔,每两个所述型腔之间设置有所述浇道,所述溢胶槽包括进胶溢胶槽、端部溢胶槽和侧部溢胶槽,所述进胶溢胶槽的位于所述型腔的一侧设置有溢胶口并通过所述溢胶口连通所述浇道和所述型腔,所述端部溢胶槽位于所述型腔的一端且与所述进胶溢胶槽连通,所述侧部溢胶槽位于所述型腔的设置有所述浇道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端部溢胶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邻近所述型腔设置,工件的一部分悬空设置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工件的另一部分通过定位部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胶口位于所述工件的侧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胶槽的深度为0.4mm-0.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胶口的宽度和深度均小于所述进胶溢胶槽的宽度和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胶口的宽度为0.8mm-1.2mm,深度为0.12mm-0.1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溢胶槽和/或所述侧部溢胶槽与所述型腔之间的距离为0.04mm-0.0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溢胶槽和/或侧部溢胶槽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具有相对设置的斜面,所述相对设置的斜面之间的夹角为96°-144°。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于所述上模背离所述下模的表面,用于将原料通过所述浇道挤压至所述型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背离所述下模的表面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浇道连通,用于收容原料。
上述热压成型模具通过浇道将熔融的原料注入相连通的溢胶槽内,并通过溢胶槽将熔融的原料注入型腔内,改变了熔融的原料的流动方向,可避免铁件的变形,且溢胶槽内的废料容易剥落,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压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热压成型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热压成型模具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热压成型模具中的下模的型腔和溢胶槽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的热压成型模具中的上模的型腔和溢胶槽处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热压成型模具 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80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模内避空功能的斜面出料模具
- 下一篇:一种安全型的吸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