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00103.7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1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王润泽;崔月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潘云峰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碰撞 防护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分为中部的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所述凸出段为平面板材,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出段两侧朝内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和两侧连接段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防撞板两侧折边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防撞板内侧设置加强筋,提高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的整体性,提高强度和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业正在快速的发展,对客车的行车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由于国内外对客车限速要求较低,追尾后碰撞现象经常发生。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车架后部设置一根槽型或矩形管的尾内横粱,增加车架强度。但尾横粱的高度位置一般低于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在发生追尾时对发动机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在车架后部设置一根槽型或矩形管的尾内横粱增加车架强度,尾横粱的高度位置一般低于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在发生追尾时对发动机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分为中部的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所述凸出段为平面板材,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出段两侧且朝内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和两侧连接段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外端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凸出段垂直设置,且折边上开设有第一螺孔,车架纵梁上固定有与所述折边匹配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第二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撞板两侧折边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板内侧面设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加强筋提高防撞板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防撞板长度方向设置,且加强筋与所述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内侧面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筋进一步提高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的整体性,提高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的,一对所述加强筋平行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段和连接段上均匀开设有减重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重孔有效降低防撞板重量,有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和两侧连接段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
2、本实用新型防撞板两侧折边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00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检修型防爆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防水型防爆操作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