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44270.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5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锋;李国顺;李欣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W4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口 座椅 乘客 识别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单元组合、连接端子、线束和接插件,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包括至少两个串联或并联的传感单元,用于感应乘客是否占用座椅,传感单元包括薄膜层、电极、碳浆层、弹性绝缘隔离层和排气道,排气道出口设在所述传感单元的侧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传感单元组成乘客识别系统,通过串并匹配电阻方式,达到回路输出不同阻值,并与车载ECU系统匹配,由车载ECU系统按阻值不同,区分座椅是否被乘客占用;以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承受的重量来实现传感器的断开和导通,通过传感器输出电阻的不同,精确区分座椅是否被占用,大大降低在各种极端情况下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的失效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排气道出口基本都是在传感器上部或下部,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现有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排气道出口在传感器上部,座椅表面有液体倾倒会有液体流入传感器传感单元内部造成传感器失效的风险,容易产生误判,比如自导通。
2)现有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排气道出口在传感器下部,因为传感器要用双面胶贴合在座椅发泡表面,传感器表面下部要自带双面胶,在座椅装配现场,座椅发泡表面可能有胶质残留以及其他胶带杂物,会有导致堵塞传感器排气道出口的风险,造成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易失效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单元组合、连接端子、线束和接插件,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包括至少两个并联或串联的传感单元,用于感应乘客是否占用座椅,传感单元包括薄膜层、电极、碳浆层、弹性绝缘隔离层和排气道,所述薄膜层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电极设在上下两层薄膜层的内侧面上,所述碳浆层设在薄膜层和电极的内侧面上起到保护作用,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设在上下两层碳浆层之间,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的中部设有排气道,排气道出口设在所述传感单元的侧面;所述线束的一端通过连接端子与传感单元组合的电极连接,另一端通过接插件与整车ECU线束连接用于整个传感器电气回路控制。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和传感单元组合的电极之间设有串并联电阻以满足整车ECU所需识别要求。
优选地,所述串并联电阻包括电阻R1,所述电阻R1与传感单元组合并联后与连接端子连接。
优选地,所述串并联电阻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传感单元组合与电阻R2并联后通过电阻R1与连接端子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绝缘隔离层和碳浆层之间通过胶层连接。
优选地,所述薄膜层采用高分子阻燃薄膜。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铝箔层或导电银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传感单元以串并联方式组成乘客识别系统,通过串并匹配电阻方式,达到回路输出不同阻值,并与车载ECU系统匹配,由车载ECU系统按阻值不同,区分座椅是否被乘客占用;以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承受的重量来实现传感器的断开和导通,通过传感器输出电阻的不同,来区分座椅是否被乘客占用。可以大大降低在各种极端情况下(比如座椅表面倾倒液体、安装传感器时座椅发泡和传感器表面有胶质)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功能失效风险;减少传统传感器的制造工艺,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感单元组合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排气口车用座椅乘客识别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个传感单元结构剖视图;
图4为传感单元组合结构放大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4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化工废液处理设备
- 下一篇:肌肉劳损超声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