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流电池电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69523.0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邢枫;李先锋;张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273 | 分类号: | H01M8/0273;H01M8/18;H01M8/2455;H01M8/2483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池电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包括依次叠合端板、集流板、第一半电堆、双极板A、第二半电堆、集流板、端板。通过在双极板A两侧的正极电极框和负极电极框上设置盲孔,达到第一半电堆和第二半电堆间的的电路串联,第一半电堆和第二半电堆间的液路互不连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堆避免了多节电池的电堆组装造成的电解液流量供应不足、漏电电流较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中间设置金属端板、集流板来分割两个半堆带来的成本提升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结构,特别涉及液流电池电堆中的电极框和双极板。
背景技术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并网和调频调峰对传统电网的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电网的弹性调节能力不足,导致原本可以上网的风能和太阳能被放弃,造成能源的浪费。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电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频调峰的要求逐渐提高,一款能够协助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电能质量、受电网调度的大容量储能装置成为必需。基于此,近年来各种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在众多的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因其效率高、环境友好而发展迅速。液流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典型装置,具有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容量和功率可以独立设计、响应快、安全性高、生命周期内性价比高等突出的优势,尤其适合于大规模储能。近20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全世界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几百兆瓦,为该项技术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液流电池电堆,通常采用压滤机的形式进行组装。电堆两端采用钢或铝制金属端板,并通过金属螺杆将内部的集流板、串联的多节单电池和密封材料紧固在一起。其中单电池包括负极双极板、负极电极框、负极电极、离子传导膜、正极电极、正极电极框、正极双极板。在一侧端板上通常设置有正极电解液的进口和出口、负极电解液的进口和出口四个通孔;另一侧端板为无通孔的平板。正极电解液通过端板上的电解液进口通孔流入各个正极电极框的入口分配口中,流经正极电极后汇总至正极电极框的出口分配口中,经端板上的电解液出口通孔流出电堆。负极电解液通过端板上的电解液进口通孔流入各个负极电极框的入口分配口中,流经负极电极后汇总至负极电极框的出口分配口中,经端板上的电解液出口通孔流出电堆。
通常一个电堆中串联的单电池节数受到电解液流量和漏电电流的限制:串联节数越多,每节电池的电解液流量供应不足;漏电电流增大,电堆性能降低。如果电堆中布置三块金属端板:其中电堆两端均布置带有电解液进出液口的端板,在电堆中间布置无通孔的平板。相当于将两个电堆共用一块无通孔平板的端板,并组装在一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对于10-20kW级功率的液流电池电堆来说,金属端板、铜集流板等占据了总成本的35%左右,采用该种方案会提高成本约13%,对于大型兆瓦级储能系统来说,不利于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电堆性能,减小漏电电流,节约电堆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结构:
所述液流电池电堆,包括依次叠合端板、集流板、第一半电堆、双极板A、第二半电堆、集流板、端板。
其中,第一半电堆和第二半电堆间的的电路串联,第一半电堆和第二半电堆间的液路互不连通。
第一半电堆和第二半电堆分别包括由双极板B间隔的2个以上依次叠合的单电池组件;
单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叠合的中部通孔处容置有正极的电极框、隔膜、中部通孔处容置有负极的电极框;
中部带通孔的电极框分成二类,第一类为靠近双极板A的二个电极框,其上于远离双极板A的一侧表面的四周边缘设有二个盲孔,盲孔通过位于远离双极板A一侧表面的电解液分配流道与电极框中部通孔相连通,盲孔的开口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半电堆或第二半电堆上相应的电解液公共通道相连通;
第二类为靠近双极板B的电极框,其上的四周边缘设有四个通孔,二个通孔通过电极框一侧表面的电解液分配流道与电极框中部通孔相连通;电极框上的四个通孔分别与双极板B四周边缘设有的四个通孔一一对应连通构成四条电解液公共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9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丝编制网隔王板
- 下一篇:一种节能带转轮除湿的空调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