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24861.3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田锦州;王东攀;颜丙双;赵科;伊钟玉;刘跃东;袁伟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54 | 分类号: | E21D15/54;E21D1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包括骨架支柱和支护底座,骨架支柱包括基柱实体和接顶柱实体,接顶柱实体与基柱实体相连,基柱实体包括基柱纵向骨架、基柱横向箍架、基柱波纹管和基柱填充料,基柱波纹管套设在基柱筋箍外围,基柱填充料充填于基柱波纹管内,接顶柱实体包括接顶柱纵向骨架、接顶柱横向箍架、接顶柱波纹管和接顶柱填充料,接顶柱波纹管套设在接顶柱筋箍外围,接顶柱填充料充填于接顶柱波纹管内,支护底座包括底板和多个支护板,多个支护板可拆卸地与底板相连,多个支护板围成用于容纳基柱实体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能够避免支护支柱与巷道地面发生相对位移,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沿空留巷中,一般均采用垛式支架进行支护和泵送充填支柱支护,但垛式支架支护强度较弱,巷道变形大,沿空留巷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由于巷道变形大,因此,垛式支护只能是一次性的,无法再重复利用。并且,垛式支护往往使用木材,对森林资源消耗较大。泵送充填支柱支护是一种采用粉末状混合材料的巷旁支护技术,具有一定初撑力、让压变形能力和残余支撑强度,然而泵送充填支柱支护在支护时与巷道地面直接接触,存在填支柱与巷道地面发生相对位移的风险,从而导致支护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能够避免支护支柱与巷道地面发生相对位移,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包括:骨架支柱,所述骨架支柱包括基柱实体和接顶柱实体,所述接顶柱实体与所述基柱实体相连且所述接顶柱实体设在所述基柱实体上方,所述基柱实体包括基柱纵向骨架、基柱横向箍架、基柱波纹管和基柱填充料,所述基柱纵向骨架和基柱横向箍架形成基柱筋箍,所述基柱波纹管套设在所述基柱筋箍外围,所述基柱填充料充填于所述基柱波纹管内,并形成基柱实体,所述接顶柱实体包括接顶柱纵向骨架、接顶柱横向箍架、接顶柱波纹管和接顶柱填充料,所述接顶柱纵向骨架和接顶柱横向箍架形成接顶柱筋箍,所述接顶柱波纹管套设在所述接顶柱筋箍外围,所述接顶柱填充料充填于所述接顶柱波纹管内,并形成接顶柱实体;支护底座,所述支护底座包括底板和多个支护板,多个所述支护板可拆卸地与所述底板相连,且多个所述支护板沿所述骨架支柱的周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支护板围成用于容纳所述基柱实体的容纳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煤矿井下用的支护装置,能够避免支护支柱与巷道地面发生相对位移,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滑槽沿所述骨架支柱的周向上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滑槽沿所述骨架支柱的径向延伸,多个所述滑槽与多个所述支护板对应设置,且所述支护板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可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板包括支护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骨架支柱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布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护部在所述骨架支柱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移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滑槽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移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护部的第一端相接触,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骨架支柱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支护部在所述骨架支柱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支护部的第一侧和所述移动部的第一侧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上具有沿所述骨架支柱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移动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至少部分可伸入所述定位孔内以固定所述支护板在所述滑槽内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部与所述移动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在所述骨架支柱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布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滑槽和所述支护板均设在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上,所述底板的第二端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均布在所述底板的第二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24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