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密封胶代替内胎的摩托车轮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49372.3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99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文琦超;文勇;李孝志;王宗武;邱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福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B60B1/04;B60B1/00;B60C2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5 | 代理人: | 陈春 |
地址: | 63510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密封胶 代替 内胎 摩托车 轮胎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密封胶代替内胎的摩托车轮胎结构,涉及摩托车轮胎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轮辋,轮辋的内部固定有挡圈,轮辋的外表面中间开设有中心深槽,中心深槽的顶部四周安装有多个第一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加强盘、加强板、减震块、连接条和凸台,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加强盘可以加强轮轴和轮毂之间的牢固度,且加强板可以提高加强盘的坚固程度,同时配合减震块和连接条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盘的性能,从而使得轮轴和轮毂使用的稳定性,且当轮胎倾倒放置时,由于多个凸台均呈凸起状并高于减震块的外表面,从而使得多个凸台可以对轮胎进行支承,从而避免了轮胎放置过程容易磨损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轮胎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密封胶代替内胎的摩托车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对于摩托车而言,轮胎是影响摩托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轮胎又属于一种消耗品,只要轮子一转就开始对其磨损,磨损的速度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同一条轮胎因所行的路面、所载负荷、驾驶技术以及保养不同,其使用的寿命也不同。
现有的摩托车轮胎,在闲置不用时,一般都是将其倾倒并堆叠在地上,这样使得轮胎侧边会与地面摩擦,从而导致轮胎结构受到不必要的磨损,降低轮胎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摩托车轮胎均为内胎和外胎组成,且其轮辋和轮辐多为一体设置,当多个轮辐中的几根轮辐出现损伤断裂时,则需要对整个轮辋进行更换,从而使得轮胎组装方式复杂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轮胎放置过程容易磨损和轮胎组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密封胶代替内胎的摩托车轮胎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密封胶代替内胎的摩托车轮胎结构,包括轮辋,所述轮辋的内部固定有挡圈,所述轮辋的外表面中间开设有中心深槽,所述中心深槽的顶部四周安装有多个第一固定螺栓,所述中心深槽的顶部中间开设有气门嘴,所述轮辋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侧边凹槽,所述挡圈的内部四周均通过轮辐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的外表面四周均安装有多个第二固定螺栓,所述轮毂的内部中间安装有轮轴,所述轮毂的外表面中间和背部中间均安装有加强盘,所述加强盘的四周均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减震块,两个所述减震块之间固定有连接条,所述减震块的外表面固定有凸台。
优选地,多个所述轮辐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和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和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大小一致。
优选地,四个所述加强板组成“十”字形,且四个所述加强板均为不锈钢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凸台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凸台均呈凸起状并高于减震块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中心深槽和两个所述侧边凹槽的外表面光滑,且两个所述侧边凹槽之间以中心深槽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中心深槽的外表面黏贴有厚度为4-6毫米的密封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加强盘、加强板、减震块、连接条和凸台,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加强盘可以加强轮轴和轮毂之间的牢固度,且加强板可以提高加强盘的坚固程度,同时配合减震块和连接条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盘的性能,从而使得轮轴和轮毂使用的稳定性,且当轮胎倾倒放置时,由于多个凸台均呈凸起状并高于减震块的外表面,从而使得多个凸台可以对轮胎进行支承,从而避免了轮胎放置过程容易磨损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中心深槽和侧边凹槽,在轮胎组装时,工作人员可随时将多个轮辐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进行安装拆卸,从而使得在单个轮辐受损时,可以及时更换,以保证轮胎整体的安全性,且中心深槽和侧边凹槽内可以涂抹专用粘接剂并将密封胶条进行贴合,之后再将轮辋与外胎安装即可完成对轮胎的组装,直接将内胎省略,操作简便,避免了轮胎组装不便的情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福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福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9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