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棒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66707.2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57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赵晨;刘列华;李培;罗磊;梁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峡部裂 修复 | ||
1.一种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呈Z向延伸的直径为5.5~6mm的圆柱棒体,所述圆柱棒体的下端设有呈Y向伸出的横向延伸部,所述横向延伸部的一侧设置一椎板钩,所述椎板钩的钩头呈向上斜向延伸,钩头的延伸线与位于Y向与圆柱棒体平行的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30~60°,且钩头的延伸线与位于X向与圆柱棒体平行的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β为15~60°,所述钩头与横向延伸部之间形成的开口宽度Q为6~10mm,由此构成圆柱棒体、横向延伸部、椎板钩为一体的符合腰椎椎板生理解剖结构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钩为L形扁钩,L形扁钩的钩头长度C为6~10mm,钩头宽度K为6~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部的上端面垂直于圆柱棒体,下端面为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从起点至横向延伸部的延伸端逐渐缩小形成的夹角ε为15~60°,横向延伸部的一侧为垂直面,垂直面的下端边与第一斜面一侧的直边重合,所述第一斜面另一侧边为斜边,该斜边与直边之间的宽度从起点至横向延伸部的延伸端逐渐缩小形成的夹角θ为30~60°,所述横向延伸部设置椎板钩的一侧为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的下端边与第一斜面的斜边重合,上端边与横向延伸部的上端面的斜边重合,使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δ为120~150°,所述椎板钩设置在第二斜面,椎板钩的钩头延伸线与第二斜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部延伸长度为15~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修复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棒体的两端为直线段,中段为弧形弯曲段,该弧形弯曲段向横向延伸部的平直面方向侧弯曲,使两端的直线段之间形成150~165°的夹角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667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撞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手套检验剂试验仪放置架